如刀集:禍兮福所依

免費電視牌變流動電視播放,得力於中資讓出流動電視牌照,要說無阿爺祝福,根本難成事。阿爺講原則,絕少五時花,六時變,反映當初行會三揀二決定,究是誰人拍板,真的撲朔迷離。話說回來,要不是行會搞成咁,電視產業流動播放這條新血路,也未必會提早上路,科技一日千里,流動電視接收器再加些硬件,照樣可以入屋接駁大電視;禍兮福所依,一樣有前瞻性。

說白了,這流動電視讓你做,便有讓你做做看的意思,期間要不出大差池,便等於為將來免費電視牌照鋪路。生意人轉戰流動電視,湊巧遇上特首述職,又同時急召三個政策局長上京,主理免費電視牌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又表示不知情,阿爺做法差不多架空特區政府,說得好聽叫「補鑊」,難聽說就是摑了行會一巴。

眼下流行查找不足,行會這發牌方式,便適宜查找一下。比如今次發牌,從結果論獲發牌者都正在經營有線電視,說實在這落選者便欠了電視經營的經驗,如今先做流動電視,似乎成了合理安排。但當日行會三揀二決定一出,卻只託詞行會保密制、程序公義等,反而無合理解釋;社會上多數人,尤其是商界自然覺得不公平。

要說申請牌照,只說不做,行會也不放心讓你做;有心申請,自然會動手籌劃,申請人耗時三年,投資近十億,又聘了幾百人,結果行會一個決定,便把申請人全盤心血、把從業人員生計化作流水。的確,有資金不如投地去,投了再來發展,明買明賣,總好過花大錢,再來仰行會鼻息;本地資金集中在房地產事業,豈會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