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師」劉兆佳透露,中央有意規範特首述職模式,以後謁見今上謹遵朝儀,匯報有規有矩,「不能想說甚麼便說甚麼。」
其實,特首述職重整規章,說話內容不是重點,形式姿態才是重點。董建華年代,由於港府威望不振,垂垂危矣,每次述職無不變了挺撐大會,君臣對坐,親切寒暄,握手加持,嘉言賜冠,禮節似見外賓多於接見下級。到了前特首曾蔭權爵士,頭兩年仍沿用這套禮制,直到北大人訓令處理香港深層次矛盾,一切才起了變化,特首述職變得誠惶誠恐,地方向中央謁見的味道濃烈許多。然而,這只是心態的轉變,制度卻沒有建立起來,事關十六年來,特首述職的規章就像京官口中的政改,靠的是人心中的那杆秤,虛無縹緲,似有還無。
自去年中共「十八大」,第五代領導上場已成定局,北京對港政策急速調整,要重新樹立中央與香港的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特首作為香港的代表,述職便成了極具象徵性一環。事實上,當時還未擔任駐港大臣、仍是港澳辦副主任的張曉明已在《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撰文,指要「豐富一國兩制」,要「將中央與特區的關係法制化、規範化」,而其中一點就是「完善行政長官向中央政府述職和報告重要情況、重大事項的制度」。由此看來,佳叔說中央有意規範特首述職,只是說出事實的一半而已,香港日後發生重大政治事件,甚麼要上報,甚麼不要上報,北京也要管。這是一種姿態,告訴香港人,在「一國兩制」之下誰是莊閒,誰是老闆。
甚至有一種說法,北京此時「擺老闆款」,其中用意是針對政改。向香港人明確展示中央權威,清晰說明香港只是一個地方政府,不是獨立政治實體,不是你想要甚麼,便能得甚麼。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