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過量攝鎘可致癌

【本報訊】重金屬「鎘」是天然存在於地殼表面的金屬元素,採礦或會將之釋出至環境,另因鎘可作製電池及電鍍物料等工業用途,故若種米的水源受污染,便會令米含鎘超標,亦不能靠洗米清除。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委員許樹源指,每日吃三碗含鎘超標的米飯,長遠可破壞腎功能。醫生亦警告,除腎衰竭外,長期吸食過量的鎘,可致軟骨症甚至肺癌,對長期病患影響尤甚,更無藥可補救。

腎科專科醫生何繼良指出,鎘對腎破壞最大,會損壞腎的微絲血管及腎小管,導致蛋白尿,還會不正常地排出糖分。收經的女性攝入鎘後,較易併發腎病,糖尿腎病和慢性腎炎患者的腎功能可能明顯惡化,更可致腎衰竭。另有研究指鎘或致肺癌和前列腺癌,但有關結論在醫學界惹爭議。

無藥物幫助排走鎘

何又稱,人體需極微量的鎘協助細胞運作,正常飲食能吸收足夠的鎘,「微量嘅鎘可被腎自然排走,但長期過量積聚,未必排到出嚟。」他指無藥物幫助排走鎘,只能避免腎功能惡化,包括減少吃肉類、鹽,以控制血壓,避免食非類固醇的風濕關節藥物。

腎科專科醫生蔡堅亦指,鎘會令腎排出蛋白尿,或致患者貧血、肺癌和失去嗅覺,也有軟骨症病例:「日本有條村的水源被鎘污染,之後好多村民有軟骨症、骨質疏鬆。」人體殘留鎘達五至十年以上,病症始會顯現。資料顯示,世界最早的鎘中毒事件,是一九五○年在日本富山縣發生,疑因礦場排放的鎘污染河流所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