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勞師動眾走去堆填區尋人,目標人物係半歲大嘅小凱晴,亦即係佢老母涉嫌「非法處理屍體」嘅受害者,結果係無功而回。呢一項行動固然令人傷感,同時亦說明咗一件事,堆填區嘅垃圾實在太多,多到無法實現大海撈針。
堆填區之所以有咁多垃圾,原因係特區政府遲遲未推出源頭減廢政策,垃圾徵費計劃仍然處於諮詢階段。大家睇下台灣吖,人哋十幾年前已經實施垃圾徵費,現時台北每人每日嘅垃圾量只有零點四公斤,比起二○○○年嘅一點六公斤減少四分三。香港家陣每人每日製造一點三六公斤廢物,長此下去肯定垃圾圍城。
正如環保團體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所講,堆填區將於二○一五年相繼飽和,垃圾徵費預計要二○一六年先至出台,目前仍然未見具體配套措施同試驗計劃,進度非常緩慢。立法會議員黃國健亦都批評,政府嘅環保政策欠缺藍圖同具體細節,令到垃圾爆滿嘅問題遲遲未能紓緩,促請盡快提出垃圾徵費政策嘅具體細節,並且推行試驗方案了解實際運作嘅困難。
簡單咁講,負責環保嘅環境局乏善足陳,冇藍圖,冇細節,冇試驗,垃圾徵費隨時等到堆填區飽和都未見影!
皇帝唔急太監急,綠領行動率先推行垃圾徵費試驗計劃,喺大角咀一幢私人住宅大廈以「隨袋徵費」形式模擬按戶徵收垃圾費,住戶參與率有百分之九十一咁多。試驗實行之前一星期,大廈平均垃圾量係一百一十公斤,回收量五點四公斤。計劃展開三個星期之後,大廈垃圾量下跌至九十六點七公斤,回收量二十一點七公斤。換言之,減廢率百分之十二,回收率上升超過三倍,試驗算得上成功!
另一個環保團體地球之友做過調查,六成三受訪者支持實施垃圾按戶收費,當中四成七認為呢個模式能夠令到用戶切身感受每月家居產生嘅垃圾量,三成七覺得按戶收費較符合公平原則。
透過調查,大家知道香港人並不反對垃圾按戶徵費,透過試驗,大家亦知道垃圾徵費有效達致源頭減廢,點解環境局仍然慢條斯理呢?或者咁講啦,局長黃錦星唔係一個適合擔大旗嘅人才,現時情況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好似前一排《城市論壇》講垃圾徵費,出席嘅竟然唔係黃錦星,而係行政會議成員兼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有人就話嘞,陳智思做咗黃錦星嘅「奶爸」,同「奶媽」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齊齊幫「裙腳星」擋箭護航。
計功夫茶話齋,若要垃圾徵費,官場源頭減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