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香港垃圾徵費 實施恐無期

垃圾徵費諮詢「冇藍圖、冇細節、冇試驗」﹗有環保團體早前率先推行「垃圾徵費試驗計劃」,在大角咀一幢私人住宅大廈以「隨袋徵費」形式模擬按戶徵收垃圾費,了解本港實行垃圾徵費時可能遇上的困難,供當局參考及作出改善。有關試驗計劃推行短短三周,整體垃圾量減少百分之十二,回收量勁升逾三倍。各界直指台灣及南韓首爾早在十多年前推行垃圾徵費,本港不但輸在起跑線,目前仍在諮詢階段,更欠缺具體建議及試驗,恐垃圾徵費無法趕及在二○一六年實施。

「(參加垃圾徵費試驗計劃後)會諗吓點減費,呢兩個星期都少拎外賣返屋企食,盡量都堂食。以前唔會攞啲紙去回收,但依家會將囡囡唔要嘅學校通告拎去回收。」參與由綠領行動舉辦的垃圾徵費試驗計劃的住戶蔡女士,一家三口的每日垃圾量,由該計劃首日的一點九公斤,減至三周後的○點八公斤。

定時定點定袋規則奏效

另一參與計劃的住戶歐陽女士,一家四口的每日垃圾量亦由三點六公斤,減至二點七公斤。她指,以往若買外賣食物回家,廚餘加上發泡膠等有二十公升垃圾,要用一大一細垃圾袋才夠裝,「(參加試驗計劃後)少咗買外賣之外,買禮物送畀人,都會用少啲包裝紙。啲(包裝)盒會重用,裝吓其他嘢,依家限住每日只有五公升垃圾,用一個細嘅垃圾袋(已足夠)。」

歐陽女士指,一般家居垃圾以廚餘為主,政府在垃圾徵費的同時,亦應研究廚餘的「去向」,「就算點減廢,點都會有廚餘,其他垃圾可以積埋幾日先掉,但廚餘有味,要即日處理,政府應該考慮吓另外收集廚餘,同埋增加廚餘機。」

進行垃圾徵費試驗計劃的私人住宅大廈位於大角咀,共有七十九個住戶參與,參與率達百分之九十一。該計劃由上月二十一日開始,為期一個月。住戶會獲派十五個十五公升(大袋)以及四十五個五公升(細袋)容量的垃圾袋。住戶需遵守「定時、定點、定袋」的規則,只能使用付費膠袋,盛載廚餘等不能被回收的家居垃圾,並在每晚七時至九時,將垃圾擺放在門外等候收集。

垃圾量下跌 回收率上升

至於紙張、膠樽、鋁罐、玻璃樽等回收物,則需棄置在大廈地下的回收坊。綠領行動的義工會於每晚九時後到場記錄每個住戶的垃圾量及回收物重量;若發現後樓梯的位置有垃圾,則會當作非法棄置。

雖然該計劃的垃圾袋免費派發給住戶,但為了鼓勵他們減廢,住戶如有剩餘的垃圾袋,會獲發獎金,大袋及細袋分別是每個三元及一元。

試驗計劃實行前一周,該大廈平均垃圾量為一百一十公斤,回收量約有五點四公斤。計劃展開三周後,大廈垃圾量下跌至九十六點七公斤,回收量達二十一點七公斤,減廢率達百分之十二,回收率上升逾三倍。

諮詢多年 落後台灣南韓

「垃圾徵費政府講咗好多年,邱騰華(前環境局局長)當年拋個諮詢出嚟,就係問收錢定唔收錢?今次再發表諮詢文件,就係點收好。比起(南韓)首爾同台灣十幾年前已經實施緊(垃圾徵費),香港係好遲,唔可以再拖。」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指,本港堆填區於二○一五年相繼飽和,垃圾徵費卻預計在二○一六年才出台,而目前仍然處於諮詢階段,未見具體配套措施及試驗計劃,進度緩慢,「監管同教育都好重要,有好多措施政府要開始實行。」

立法會議員黃國健批評, 政府環保政策欠缺藍圖及具體細節,令「垃圾爆滿」問題遲遲未能得以紓緩,「政府咁多年都係冇具體諗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唔知自己想做咩,睇唔到政府有決心解決環保問題。」他促請政府盡快提出垃圾徵費政策具體細節,並覓試點推行垃圾徵費,了解實際運作時的困難。

圖﹕甘偉倫、梁偉恩

文﹕溫盈盈、羅俊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