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苑葶報道】根據一一年人口普查,本港有逾十三萬需要供養子女的在職貧窮家庭,當中不少打工仔因最低工資追不上通脹而「愈做愈窮」。調查發現,逾三成受訪低收入家庭中,有家庭成員每周工時長達六十小時,但仍活於貧窮線下,部分家長更要節衣縮食應付子女學習費用。關注團體促請當局每年檢討最低工資,並盡快於明年第二季推行「低收入家庭補貼」,讓合資格家庭每名子女每月最多獲派八百元,料十八萬貧窮兒童受惠。
樂施會今年八至九月委託調查機構「政策二十一」,訪問四百戶至少有一人受僱及有十八歲以下兒童的低收入家庭,發現逾八成受訪家庭因「希望能自力更生」而拒絕申請綜援;逾三成人每周工作逾六十小時,仍生活於貧窮線下。有六成家長需縮減自身開支,應付子女學習費用,三成受訪家庭的子女缺乏學習用品,並因經濟問題未能參與課外活動。
受訪個案麥女士,一家四口居於深水埗劏房,子女分別就讀小學及幼稚園,靠任職地盤工的丈夫養家,但收入不穩,旺季工作每月可達萬多元,淡季只賺八千元,為省錢應付學費、租金及為有長期病患的母親支付醫藥費,自己平常會將「一餐飯分三餐食」,生活捉襟見肘。
樂施會署理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表示,由一○年十一月落實最低工資為廿八元起,至今年十月累積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已增加近一成半,故最低工資的水平應訂為卅二元,才能追及通脹,建議最低工資應「每年一檢」,確保工資與通脹掛鈎及高於平均綜援水平。
該會香港項目部高級經理曾迦慧促請當局,承諾最快於明年第二季落實「低收入家庭補貼」,為在職貧窮家庭中的每名十八歲以下兒童提供最多每月八百元的津貼,並使用勞工處資料庫辨別合資格的家庭,減低行政成本及標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