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容易「骾親」、「濁親」,可能是患上吞咽障礙。調查發現,六成一居於政府資助安老院舍的受訪長者有吞咽障礙,當中一成一屬嚴重程度,需長期插喉餵食。香港大學吞咽研究所估算,全港有四萬六千八百名居於資助安老院舍的長者患上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情況令人關注。中風、柏金遜症及腦退化症患者屬高風險人士,若進食不當,最嚴重可致命。
專家提醒,若察覺長者易流口水、咬字不清、吞食物時易咳,甚至常從鼻孔直接噴出食物,或經常表示「食物頂住喺心口」,有可能患上吞咽障礙,家人應盡快帶他們檢查吞咽,餵食時更要格外留神。
香港大學吞咽研究所問卷訪問卅四間資助安老院舍及廿一間社區支援服務單位,受訪長者合共六千二百五十六人。結果顯示,四千三百二十八名安老院舍長者中,三成九沒有吞咽障礙,其餘長者患有輕、中及嚴重程度吞咽障礙,分別佔三成一、一成九及一成一;接受社區支援服務的一千九百二十八名長者中,四成一患吞咽障礙,當中以輕微程度最多,佔兩成八。
香港大學吞咽研究所所長陳文琪說,患中風、柏金遜症及腦退化症的長者,控制肌肉能力稍遜,咀嚼或吞咽協調性較差,屬高危一族。曾患頭頸癌長者亦因化療後,肌肉硬化及神經線衰退,較易有吞咽障礙。
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言語治療(聲線部)教授姚文禮說,吞咽障礙長者多有咀嚼或吞咽困難,需依賴他人餵食。若照顧者餵食不當,由於食道及呼吸道互通,易使食物「落錯格」,誤墮長者氣管,隨時導致窒息。若長者未能咳出食物,造成「隱性誤吸」,或使肺部積存食物殘渣,最嚴重可致肺炎,有致命風險。他提醒,長者的家人及照顧者,應時刻留意長者進食反應,如有異樣,應經醫生轉介或直接向言語治療師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