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珊瑚為海底世界增添色彩,漁農自然護理署最新普查發現,本港珊瑚生長健康穩定,並且錄得全部二十個生物指標品種,其中海豬魚、石斑、蝴蝶魚、海膽、海參及寶貝螺等數量更相當豐富。
「珊瑚礁普查2013」於今年六月展開,為期四個月,由五百八十人組成的五十支義務潛水隊進行,範圍涵蓋本港東部水域最多珊瑚生長的地方,由北面的東平洲伸延至南面的果洲群島等卅三個地點,當中九個位於海下灣、印洲塘和東平洲三個海岸公園。
普查發現,大部分地點錄得的生物品種數目都很豐富,二十個指標品種均全部錄得,最常見的包括海豬魚、石斑、蝴蝶魚、海膽、海參及寶貝螺,在西貢牛尾海、本港東北水域及海岸公園,則錄得較多的石斑、細鱗、火點及海豬魚。
不過,普查透過「珊瑚檢視」評估了八個地點的珊瑚,發現個別地點錄得珊瑚受損或白化現象,惟情況僅屬輕微及局限於個別地方,珊瑚的整體平均指數為四點二三,與去年的四點一三相若,顯示珊瑚健康狀況良好及持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