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為本港第四號殺手,急性中風患者若在發病三小時內送院,接受溶栓治療(俗稱通血管),可增康復機會。惟公立醫院腦神經科醫生不足,暫只能在辦公時間提供溶栓治療。中文大學醫學院去年與理工大學合作,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引入專服務中風患者的流動影像傳訊系統,醫生即使身在醫院外,也可透過平板電腦遙距診症,盡快指示醫護用藥。
威院腦血管治療中心主任梁慧康稱,急性中風患者因腦血管栓塞令腦功能受損,可致身體癱瘓,甚至說話不清等。患者若在發病三小時內接受通血管治療,康復機會可增三成。因治療可引發腦出血,故必須經腦神經專科醫生評估方可進行,但公院腦神經專科醫生不足六十人,難全日當值,部分醫院只可在辦公時間提供溶栓治療。
威院腦神經科副顧問醫生蘇藹欣解釋,該院每年有九百宗急性中風個案,只有一成病人能接受溶栓治療,四成患者在非辦公時間(下午六時至早上八時)入院,這批病人或需依賴其他中風治療,減低下次復發機會。
中大去年五月引入由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研發的流動影像傳訊系統,讓醫生在非辦公時間利用平板電腦遙距診症。中風科護士會用iPhone與院外醫生的iPad連線,透過視像診症,例如要病人舉手十秒、數出一至十等,亦可於五分鐘內傳送病人腦掃描影像,讓醫生判斷是否適合通血管。
新服務推出後,有八十一人接受遙距診症,當中五十三人接受通血管,比以往大升三倍。十九人治療後三個月完全康復,七人有輕微殘障。威院以往每年僅廿多人通血管,現可增至七十多人,同一聯網的北區及大埔那打素醫院,亦擬兩年內引入該系統。
六十歲的周女士今年七月買餸回家後,左身突軟弱無力,說話不清,下午五時許送到威院急症室,臨床診斷急性中風,手腳活動僅是正常的兩成,但剛巧腦神經科辦公時間已過。中風科護士遂與院外醫生視像會診,周女士在一小時內通血管,留醫八日出院,手腳活動接近百分百恢復。
說話口窒窒,答非所問
面部歪斜,微笑時有明顯不對稱
手腳麻痹且無力舉高
神志不清
資料來源︰威院腦血管治療中心主任梁慧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