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南下談政改,社會對特首普選的爭拗聲浪又再扯高。政改依法行事,作賽球場被畫界框死不出奇,最奇是這場圍繞《基本法》條文的對陣中,部分泛民竟把京官沒提及「公民提名」,解讀為沒否定公民提名。
按照京式語言偽術,但凡觸及香港問題,值得公開宣講的都是大事,所以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南下「宣旨」,會叫前特首曾蔭權爵士解決房屋問題,而不會叫港府處理好港鐵裝幕門、建廁所的工作。同一道理,李飛不談公民提名,姿態上即等同公開宣示,公民提名已被定性為不合憲法,不用討論,不值一哂。反對派不敢發難,反試圖打圓場,難怪有人說,這場政改諮詢前哨戰,京官是軟身段說硬話,而泛民是嘴皮硬腳根軟。
其實,泛民被偷襲的何止公民提名。李飛發言大致沿襲「喬老爺」喬曉陽的四月深圳講話框架,但帶來了一個新名詞「集體意志」,以及一句新提法「凡合資格的人都可爭取提名」。顯而易見,這一詞一句合起來,就是提名委員會的框架。基委會委員陳弘毅說,估計將來的特首普選提名程序將會分為兩關,第一關由提委會推薦多名準候選人,第二關再由提委會投票誕生若干名候選人。在基委會內,陳弘毅是李飛的下級,這套提委會模式相信不是他的「個人意見」吧。
政改球場的界線已然畫下。過去大家聚焦泛民能否「入閘」,現在閘是可以入,不過是小閘,進去當準候選人,而大閘嘛,能否行出去,就看你是否「愛國愛港」,是否「與中央對抗的人」了。
問題是,小閘大閘,都是落閘。球場的界線畫得如此窄,政改球賽如此難打,泛民會落場陪玩嗎?泛民許多人已說了,堅持公民提名模式,一副在場外跟北京抬摃的架式,政改凶多吉少。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