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愛山藝術

綠色生活要投入自然,生態導賞或行山已落後,近年興起極具挑戰性的山藝訓練,在野外掌握地圖及指南針使用,還有露營和繩索等求生技巧,加上堅守戶外規矩「不留痕迹」(Leave No Trace)以珍惜環境,享受大自然同時強調安全,探索綠色生活樂趣。

「生態導賞係到戶外觀賞,行嘅路段冇咁辛苦;山藝係集結求生技巧、安全意識,以及高度提倡環保嘅訓練!」山藝教練謝展鴻(Billy)帶領學員到西貢麥理浩徑訓練,沿途教授看地圖方法及使用指南針的技巧,又會留意標距柱,以便求救時告知正確位置。Billy強調,行山遠足並非一雙腿、一個背包就可行,欠缺充足裝備,或不懂求生技巧,一旦遇上意外,定會險象環生。

提倡不留痕迹於郊外

山藝提倡良好的登山態度,不僅是對其他行山人士態度友善,對環境一樣愛惜,故必定奉行「不留痕迹」的規矩,包括「拎入幾多,拎走幾多」等,目的是不遺留任何痕迹於郊外,將人類活動對野外環境的衝擊減到最低,Billy說:「就算扔落垃圾箱都唔會,我哋會袋走啲廢物。」

現時山藝訓練課程一般分為三級,第一級主要享受行山樂趣、掌握地圖以及指南針使用;第二級主要參與露營和演習意外事件處理;最高難度的第三級,會包括四套繩索技巧,以及行山防護知識和領導才能等。山藝參與者年齡一般下限為十二歲,惟不設上限,「有次帶個五、六十歲嘅叔叔,好似後生仔咁壯健!」Billy稱,會因應不同年齡群組制訂不同路線和定點。

擔任香港野外訓練中心課程及訓練總監的Billy,由十四歲起接觸行山,兩年前開始任職山藝教練,同時亦是繩索教練。他希望政府可以多投放資源推廣山藝,例如搞大型比賽等,教育大眾環保意識。

記者:陳淑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