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漏斗胸撐起自信

「漏斗胸」是最常見的先天性胸骨畸形,患者因第四至五條肋骨發育不全,胸部如漏斗般凹陷,影響外觀之餘,亦有機會損害心肺功能。屯門醫院心胸肺外科顧問醫生湯健海指,全球數據顯示每一萬人約有八至十人患該症,男女比例為三比一,最嚴重的病人甚至「胸骨貼脊骨」;由於很多病人以為「無得醫」,或只可透過開胸手術矯形,令求診率偏低。屯院兩年前引入「納氏微創漏斗胸矯正術」,於胸腔植入矯正棒,專為六至十六歲的病童矯形,減低漏斗胸對他們成長的影響。

湯健海指,九成漏斗胸患者出生時已發現問題,當中僅一成半會隨年紀增長自然康復,其餘或需施手術矯形。部分患者會出現非典型胸痛,即「難以形容的心口痛」,又或心肺受擠壓致體能較差,但普遍漏斗胸病童除胸腔凹陷,並無特別病徵,惟外觀問題會造成心理障礙。

八歲仔唔敢望人

今年八歲的軒仔升小學時發現胸腔凹陷,走路易氣喘,曾被同學譏笑,甚至「用手指篤心口」。湯指,初見軒仔時發現他「唔敢望人」,自信心低落,去年聖誕接受微創手術後情況便有改善。

他解釋傳統上漏斗胸只可做開胸手術,過程複雜且會留下八吋疤痕。微創手術則在病人右胸腔下方放入內窺鏡,到達第四至五條肋骨間,再用引導器在胸骨及內臟間的空隙植入鈦合金矯正棒,把凹陷的肋軟骨向外「撐開」,矯正棒需置體內兩至三年,讓胸骨沿矯正棒生長。

基金資助廿病童

微創手術的複雜性及併發症風險均低於開胸手術,不過只適合骨骼及肌肉完整的病人,亦有機會令胸腔器官受損,但整體風險不高,又因兒童胸骨及肋骨較有彈性,故該院目前主要只對六至十六歲兒童採用。湯健海強調並非所有漏斗胸兒童均要做手術,術後亦需配合呼吸訓練以防矯正棒變形。每支矯正棒成本約一萬六千港元,專門幫助新界西聯網醫院的「善心醫療基金」本年度將資助有關項目,料兩年可助約廿名病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