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太平洋的颱風,往往先掃過菲律賓才進入南中國海。菲島不算是特區的天然屏障,但菲島的受災程度,於特區有警惕作用。因為有颱風假,特區小學生最早的地圖記憶,怕是南有菲律賓,東有台灣,西有海南島,然後在彼此的邊緣連一個半弧,就是特區颱風八百公里的警戒線。港人對菲律賓的原始感覺,一半是家中或假日中環的菲傭,一半是颱風,說起來也是年輕港人成長的一部分。
菲島每年閒閒地十來個颱風吹襲,兩年前還試過十二月颱風,當時是南面棉蘭老島受災,災難程度雖不如今回,可也死傷枕藉,但阿基諾三世照舊懶懶閒,居然有聖誕後始作巡視之說。今回算及早視察災情,卻只是災後樣板戲,顯然從沒吸取風災教訓。
明知颱風路徑,明知是超級強颱,明知萊特島民居未必經得起強颱,卻依然聽天由命,沿海居民沒被疏散至安全地區,最後釀成巨災。或說阿基諾政府根本沒行政能力,沒行政資源處理大量居民轉移;問題正是馬可斯倒台之後,接連幾個民選總統,照樣連國家最基本的紀律部門如警察、消防、救護都無法建立起來,面對天災,災前不懂預防災後無力救援,究其實便都算人禍。
人質事件,關鍵時刻負責救援的正副市長、警察總長等,還是照舊吃飯、喝咖啡去!國家多災多難,最後成了菲國為政者輕視人命的藉口。商討賠償可以討價還價,但菲國議員與其說港人的命比菲人的命值錢,不如想想自家的執政者是否太過輕賤生命。港人倒是可以一碼歸一碼,制裁歸制裁,不過是對生命多一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