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要民主就要犧牲經濟?

發起「佔中」的人士前些時與「台獨」大老施明德、林濁水高調接觸,在港引起軒然大波。筆者認為,與外交往,對外交流,本無不可,也不用大驚小怪。但世界這麼大,台灣亦有不同的政黨,而「佔中」發起者卻偏偏只問道於「台獨」人士,亦沒有順道深入了解和探討台灣有了「民主」後的經濟發展情況,這就難免讓人產生問號。

台灣推行民主選舉已有十多年,藍綠相爭,政黨交替,曾自詡是亞洲「民主明燈」。但這盞「燈」為台灣民眾帶來甚麼?台灣三位「民選總統」,李登輝醉心搞政治、搞兩岸對立,使得台海上空烏雲密布,令經濟停擺整整八年;接任的陳水扁,原來是個「甲級貪官」,最終成為階下囚;現任的馬英九,雖然形象清廉,但管治方面總是力不從心,民望每下愈況,無法令台灣走出困局。

台灣固然是一面鏡子,再加上埃及動亂和美國底特律破產的例子,在在說明民主選舉雖然重要,但非「萬應靈丹」。

相對來說,新加坡一向奉行「強政勵治」,其經濟成就和社會穩定,均獲得全球公認。新加坡於一九六五年才立國,初時還要經常向港取經,但近年當地的發展在多方面已超前香港。發起「佔中」者,何不往新加坡看看,客觀地與台灣和香港比較一下,再撫心自問:爭取民主一定要犧牲經濟和影響社會穩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