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視牌照風波已有三、四個星期,這期間民眾舉辦了數次大型抗議活動,政府多次搬出各種理由解畫,立法會內更是在是否引用特權法逼政府交代「三變二」的來龍去脈、真正原因展開激烈的辯論,最後建制派「否決」有關提案和護航成功。與此同時,此事的「司法覆核」也在密鑼緊鼓提出、進行。風波四起之後,左派、建制派和府衙內一些「重量級人物」立場相當飄忽,對梁政府在這件事上的所作所為多有批評,認為政府處理手法笨拙,和「民眾期望落差很大」,必須「深切檢討」。
最有意思的是,這些左派、建制派、行政會議中的「重要人物」每次「出手」和政府唱反調或劍指梁振英,多是在「關鍵」時刻、多是在梁政府和朝廷駐港機構費盡力氣對風波稍有平息之際,他們就出來「另外高歌一曲」,把事件重新「炒熱」,令政府無以脫身。還有意思的是,今次立法會中「臨時轉軚」的建制派議員,「非常主動」的對外透露投票前夕有「西環人士」和他們接觸,暗示自己受了某種影響。這樣做等於把西環擺上枱,把火燒到西環。本來,這件事公眾就疑慮有政治因素才令「王維基公司」落選,這下子似乎「坐實」了大家的猜測。這些「轉軚」議員之所為「兩頭不是人」,既得罪了香江輿情,又「出賣」了西環,今後,立法會再對重大問題有甚麼投票辯論,媒體記者、社會輿論就大可公開詢問他們「西環有電話打來嗎」?「有何溝通交流」?此非陷北大人「干預香港內部事務」乎?陷「西環治港」乎?
這些「轉軚議員」的公開爆料,令西環相當被動。西環「喉舌」不能不發表「戰鬥檄文」痛批「西環治港」「西環干預」論。這又引起了一大堆是是非非,更讓港人感到「西環治港」「西環干預」已成事實,且公開走上枱面。事情到了這一步,牌照風波可說愈搞愈大,從中環燒到西環,從政府總部燒到朝廷駐港機構。
由此可知,這場風波難以止息,愈鬧愈大。影響愈來愈壞原因有三,一是梁政府處理發牌本身大有問題,有太多「黑箱作業」的疑點;二是風波驟起後,梁政府的應對之道太過笨拙,愈描愈黑、愈遮愈醜,始終不能為公眾釋疑,而是不斷拱火;三是建制派,左派內部的勾心鬥角,對梁振英的不滿和拆台再一次暴露出來,他們從堡壘內部瓦解堡壘,令梁政府內外受敵,建制派、梁政府的內鬥拆台,為「外部敵人」提供了乾柴、煤油,把火愈燒愈旺。
梁政府執政一年多,在「重要問題」上沒有一件事幹得漂亮、得體、暢順,朝廷和港人不能不懷疑他們的能力。北京知道選梁振英當特首,有許多先天不足之處,他的出身背景、從政經歷、個性,和香江政壇各方面的恩恩怨怨,都令他在出任特首時處於弱勢,境地艱難。但朝廷當時對他的能力還是有些信心的,起碼比唐唐強,他當時的民望支持度遠高於唐唐,他在競選特首時的表現也勝於唐唐。所有這一切朝廷覺得他當上特首,執政後有可能補回「先天不足」,假以一年左右時間可扭轉局面。
然而,梁振英的能力被大大高估了,箇中的致命傷是他不懂識人、用人,他拼湊的管治班子,從問責高官到行政會議皆拉雜不堪,真能幹、有承擔者不超過一掌之數。其次梁振英觀念和眼界又大成問題,經常誤判形勢和問題所在,且剛愎自用,不聽人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