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回歸,香港憲政地位轉變,由英國統治了一百五十年的「海外殖民地」轉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回歸後,香港的政治體制也要逐漸轉變,要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循序漸進的實現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普選。上述兩大轉變,是香港進入「政治化」的最大動力和根本原因,也即中英外交合力決定的香港命運,把香港帶入「政治化」的時代。
這個時代要等到香港真正實現了「雙普選」及「普選成熟」後才能結束,屆時香港在政制上有了大家認可放心的新的遊戲規則,在「制度轉變」上的爭拗告一段落,大家「循規蹈矩」遵紀守法,過政治生活,政治化才會偃旗息鼓。
因此,回歸十六年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香港政治化是不可避免的。這不是甚麼洪水猛獸,更不是十惡不赦,出現所謂「亂象」也十分正常。問題和難點在於「制度轉變」過程中的政治爭拗、政治化「訴求」能不能通過平和理性、在法律框架下解決,這是需要爭拗各方懂得自我約束的,要有「讓步精神」。然而,說到「讓步」是最難的事情。爭拗各方的習慣思維、政治臉面往往會把「讓步」視為可恥、視為軟弱、視為打了敗仗、視為被人欺負,向對手「讓步」又心中無底,擔心對手「得寸進尺」,因此「不能退,一退就垮」,就「崩盤」……大家都患有「讓步丟臉症」、「讓步恐懼症」。
在政改問題上,中央是強大的一方,香港是弱小的一方。大凡力量懸殊的爭拗,強大的一方會更看重臉面,對「讓步」更恐懼或不屑,因為自己強大,會認為勝券在握,不認為「讓步」有甚麼必要。弱小的一方則會感到自己沒有退路,爭取的東西若爭不到絕不能罷休,否則就永遠沒有,因此弱小的一方也很難接受「讓步」,在他們看來「爭取」和「讓步」水火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