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膠換未來

生活可以有幾「膠」?環保組織近年提倡「塑膠足印」,計算每個生活習慣及商業產品製作背後,使用多少塑膠產品,對環境造成多少污染,從而提醒消費者作出精明選擇。該組織嘗試撮合各地品牌與環保企業合作,以創新的意念「膠」換未來!

「其實我哋每個人都唔知道自己產生或者丟棄咗幾多塑膠!」海洋拯救聯盟創辦人Doug Woodring表示,形形色色的塑膠製品已滲入日常生活及消費模式,消費者有時「用咗都唔知」。他舉例:「我哋買嘅一件衫,係用膠袋獨立包裝咁送去舖頭,再由職員拆袋放喺售貨架,但客人睇到嘅就只係件衫,睇唔到生產背後用咗幾多膠袋。」

制訂指標揭破壞程序

Doug遂於前年展開「Plastic Disclosure Project」(揭示塑膠計劃),邀請多個團體及公司加入記錄Plastic Footprint(「塑膠足印」)的行列,列明產品在生產、運送及包裝的過程中,使用了多少塑膠物料,並長遠希望制訂一個指標,猶如日漸普及的「碳足印」,以顯示產品或習慣對環境破壞的程度,讓消費者作出保護環境的綠色選擇,「如果唔去計我哋用咗幾多(塑膠),我哋就唔可能去處理呢個問題!」

塑膠成為環保「公敵」,本港堆填區的垃圾有五分之一都是塑膠廢物,海洋生態亦受塑膠廢物威脅。上周本港剛舉辦第二屆香港兒童海洋日,近一千名兒童於淺水灣泳灘排出巨型鯊魚圖案,以集體藝術喚醒大眾關注保護海洋生態及塑膠污染問題。

兒童海洋日創辦人Michael Klubock及設計圖案的John Quigley均表示,不少小朋友都關注減少食魚翅以防濫捕鯊魚,希望透過生態保育提升兒童對海洋污染的認知。

記者胡蔣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