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常用龜兔賽跑形容中港兩地的發展,如今時移勢易,香港這隻「兔」還在原地睡覺,而內地這隻「龜」已變成駿馬,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快速前進,隨時後來居上。
上海自由貿易區掛牌短短一個月,迅速掀起一股熱潮,除了吸引二百多家外來企業進駐,也吸引其他城市爭相乘搭順風車,廣東、天津、重慶、青島及廈門等地都在申請設立自貿區,隨時形成遍地開花之勢;尤其是廣東自貿區一旦成事,香港受到直接挑戰,前景堪憂。須知內地自貿區既有低稅率及貨物、資金進出自由等優點,又有租金和人力成本低的優勢,香港還拿甚麼跟人家競爭呢?
相對於內地發展如火如荼,香港卻是平靜得出奇。港府敲鑼打鼓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昨日舉行第三次會議,只是圍繞土地資源運用等問題高談闊論,既無具體政策,亦無視上海等城市爭相設立自貿區的威脅。唯一有點新意的是,有委員建議港府興辦民航訓練學院,積極培訓人才,推動航空業發展。
常言道,事有輕重緩急。培訓人才推動航空業發展,鞏固區域樞紐地位,當然無可厚非,問題是,興辦民航訓練學院是否最迫切的事情呢?內地城市爭相設立自貿區,對香港的威脅迫在眉睫,經濟發展委員會視而不見,一味在枝節問題上大做文章,根本是自我麻醉,逃避現實。眾所周知,珠三角是全球機場密度最高的地區,環繞香港一百公里內,便有十多個機場,當中以香港機場成本最貴、擴建空間最小,如何保持競爭力,才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至於興辦民航訓練學院,那是將來的事情了,遠水豈能救近火。
至於說到土地資源的運用,無疑是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可惜這恰恰是港府的軟肋。為了增加土地和樓宇供應,解決房屋問題,當局提出不少發展大計,例如起動九龍東、發展新界東北、填海造地等等,然而說時容易做時難,這些大計不是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就是受阻於政治爭拗而動彈不得。港府解決不了「地從何來」的現實問題,反而侈談土地資源運用及發展經濟大計,無非又是一鍋無米粥。
歸根究柢,面對周邊城市的威脅,香港要逃脫邊緣化的厄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推動經濟轉型,產業多元發展;二是把握機遇,乘搭內地順風車,轉被動為主動,化危機為機遇。可惜在目前的現實環境下,社會愈來愈政治化,港府動輒得咎,縱使有心發展經濟,恐怕也無能為力。何況隨着政改風暴即將到來,「佔領中環」一觸即發,如今還有幾個人關心經濟和民生呢?
「燕子不來花又落,一庭風雨自黃昏。」這兩句古詩正是當今香港的寫照。燕子不來,繁花盡落,風雨飄搖,日暮途窮,香港到底何去何從,能不令人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