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馬英九的低民望

馬英九民望剩下個位數,對比第一次上任時的六成多,前後判若兩人。問題是,馬英九不像陳水扁,阿扁在野時有反腐敗之名,執政後卻行貪腐之實;當選後的馬英九基本還是當選前的馬英九,操守清廉、作風正直都沒丕變,為何民望還要低過阿扁?

政策出問題?其實每項都有合理性,像年金改革,把退休公務員「十八趴」的存款利息調低,便得多數人認同。像核四爭議,最後拋出公投,把決定權交給民間,但民眾照樣不領情。甚至鬥王金平的司法關說案,手法雖然拙劣,但維護司法公義的原則無可挑戰,為何民情一面倒?或說推動油電價格雙漲,導致民生更疾苦,但政府不能長期補貼民間用油耗電,留待下屆出手最容易,可也最卑劣。

至於兩岸關係,馬英九有太靠攏大陸嗎?一路交往,他都堅持「先經後政」,想的也是促進經濟、改善民生,甚且到現在都還沒跟大陸作政治接觸,大陸已有微言,馬英九政府便乾脆說兩岸如作政治對話還要先公投;馬英九民望低下至此,民間又怎會讓他作對話代表!

當然,會選舉不代表會施政,但民間不是沒替換機會,第二次大選時馬英九的民望也不過兩成多,投票出來卻是過半數當選。選前選後民望落差之大,如果馬英九還是馬英九,有趣的便不是他本人,而是民眾的心理轉折。一來台灣民粹仍然高漲,易造就在野聲望,民望減易加難;二來維持現狀是台灣社會最大共識,恰恰高民望的執政者會帶來現狀改變的風險,總統民望低,反而是民間維持現狀潛意識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