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亂象叢生 談何鼓勵生育

教育局官僚應該是曹操的信徒,否則不會以「望梅止渴」的方法來應付家長對幼稚園學額的渴求。面對幼稚園排隊潮惹來天怒人怨,當局拍胸口保證全港幼稚園K1至K3共有二十四萬個學額,沒有學額不足的問題,卻原來,所謂「二十四萬個學額」這個數字不盡不實,自欺欺人。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幼稚園學額供求問題,踢爆教育局對學額一味靠估的真象。有議員質詢,今年幼稚園學額僅十八萬個,明年如何增至當局所說的二十四萬個?教育局承認,學額是統計幼稚園所有註冊課室的最高容量推算而來。換言之,所差的六萬個學額,是將已註冊但空置的容量也計算在內。這種「望室止渴」的伎倆,簡直就是望梅止渴的翻版。然而,空置課室不等同學額,因為教學需要有師資、桌椅、教材等等配套,港府不是魔術師,不可能一夜之間將空置教室變成六萬個可用的學額,難怪有議員諷刺,當局的建議與奸商將建築面積當成實用面積計算並無二致。

其實,以「建築面積」來形容不盡不實的學額數字還算是宅心仁厚,怕就怕連空置教室的面積也是攙水分的。當局曾要求北區幼稚園利用空置教室開課,結果有報道指只有一家幼稚園有空置教室,全港到底有多少空置的教室,恐怕不容樂觀。事實上,教育局多次搞錯基本事實,如北區今年只安排了四千個幼稚園學額,實際求學的至少有五千人;官員聲稱北區有三十多家幼稚園,實際上是五十多家;有關官員甚至連幼稚園統一登記日與統一註冊日都分不清,搞到需要兩次澄清,醜態百出。如果說,每年有多少雙非兒童來港求學因飄忽不定而難以判斷,尚屬情有可原,但當局連北區有多少幼稚園、全港有多少實際可用的學額都搞不清楚,是不是太失職?當局渾渾噩噩,難怪幼稚園學額爭崩頭,家長怨聲載道。

連小朋友上幼稚園都困難重重,香港不是甚麼國際大都會,而是國際大笑話。幼稚園一位難求的根源不在於雙非兒童爭奪資源,而在於港府安排失當。雙非兒童在本地合法出生,擁有香港身份證,他們是香港人的一分子,與其他兒童一樣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港府只知將他們視為人口生力軍,卻沒有考慮提供配套服務,結果搞到亂象百出,既對不起雙非兒童,更對不起本地兒童。

見微知著,香港出生率之所以長期低落,不是市民不願生育,而是不敢生,害怕擔不起為人父母的責任。港府近日發表人口政策諮詢文件,為鼓勵生育「集思廣益」,然而政府所做的全部是潑冷水:教育混亂,醫療緊缺,一房難求,甚至情到濃時做愛做的事都沒有空間,還有多少人膽敢將孩子生下來受苦?

香港人患了生育「恐懼症」,這都是港府無能所致。不搞好教育,不多建房屋,說甚麼都是白費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