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醫保屢敗屢戰 逆民意自找麻煩

前朝曾蔭權政府兩度就自願醫保計劃推出諮詢,全部鎩羽而歸。接下爛攤子的新政府不是吸取教訓,而是屢敗屢戰,最快今年底公布醫保計劃顧問報告,並聲稱考慮提供稅務優惠以增加中產人士的投保誘因。當局無視民意一意孤行,不是勇氣可嘉,而是自找麻煩,甚至自取其辱。

醫保計劃不受主流民意歡迎,原因是推卸公共醫療責任,剝奪中產人士唯一享有的公共福利,也有人斥之為「雙重徵稅」。儘管當局對計劃改頭換面,既提供高風險池,又考慮稅務優惠,這一切不過是為自願醫保的苦果加上一層糖衣,改變不了打劫中產的本質。萬變不離其宗,如果當局以為新瓶舊酒就能逆轉民意,誘使中產人士投保,未免過分高估自己的雕蟲小技了。

自願醫保的實質是將公共醫療服務市場化、私有化,但世界各地鮮見有成功的例子,往往造成有錢有得醫、無錢惟等死的惡果,美國政府更因為醫保爭議激起兩黨惡鬥而一度關門停擺,添煩添亂。港府明知醫保計劃弊端多多仍然一意推行,理據是人口老化,長遠而言公共財政難以負擔云云,所以要由市民分擔。其實,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港府不缺錢,而且目前公共醫療投入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並不高,與發達國家對公共醫療的投入相比仍有很大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說服市民支持醫保計劃,只是一廂情願。

事實上,市民反感自願醫保除了增加經濟負擔,更對醫保效率乏信心。在商言商,提供醫保的機構着眼點在於賺錢,而不是治病救人,勢必埋下無窮後患。為了追求利潤,商業機構一方面鼓勵年輕人及身體健康者投入醫保,另一方面想方設法將高風險者及長者排除在外,不太需要治療的人加入醫保,最需要治療的人卻得不到保障,這不是很諷刺嗎?就算高風險者可以投保,高昂保費也不是一般人能負擔的。如此一來,自願醫保還有甚麼意義?強積金計劃最終肥了基金機構,害了市民,就是前車之鑑。

港府當務之急不是引入自願醫保計劃,而是整頓醫管局,確保公帑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最大程度保障病患者權益。公立醫院這些年之所以事故頻生,並不是公共醫療難以為繼,而是管理上出了問題,醫管局山頭主義及肥上瘦下的官僚作風最受非議。港府早前成立醫療改革督導委員會,擺出一副破釜沉舟、大膽改革的姿態,不料改革大計十畫未見一撇,又橫生枝節推動自願醫保,兩件事聯繫起來,難免令人質疑是否因為改革醫管局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頑固阻撓,不得不另闢戰線,轉移焦點?

公共醫療沉疴未治,當局迫不及待引入自願醫保,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何況港府弱勢,連擴建堆填區甚至一個小小的人工沙灘都無能為力,居然推動更具爭議的醫保計劃,自點火頭,何其不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