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生育 港府唔「講金」

【本報訊】港府欲鼓勵市民生育以緩衝人口老化問題,但當局傾向不以現金資助方式,改為改善職場環境、增加託兒服務等間接方式鼓勵市民生育。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解釋,外地提供直接補助津貼的成效不一,且會產生高稅率的問題,未必適合本港低稅率的環境。

根據人口政策諮詢文件顯示,本港生育率偏低,每名婦女約生育一點二個嬰兒,原因是女性遲婚或結婚率下降有關,而女性初婚的年齡中位數是二十八點九歲,較三十年前年長五歲,但結婚後首三年誕下首名子女的比率由三十年前的百分之九十,下降至一一年的百分之七十。

導致較遲生育及生育較少的因素眾多,包括婦女教育水平提高、就業意欲日增、兩性在照顧子女責任上的擔子不均等,但主要是難以找到負擔得來的居所、合適的優質託兒及教育服務等。

不過,根據家庭計劃指導會去年調查發現,逾半數受訪者均有意生育兩名子女,但實際上只育有一點二名子女,主要的問題是「責任太大」及「經濟負擔重」。

指外國津貼成效不一

林鄭月娥指出,港府願意探討其他國家提供的鼓勵生育措施,例如直接現金補貼或津貼、更易取得生殖科技治療及家庭友善工作安排,不過,由於外地提供直接補助津貼的成效不一,例如新加坡推出現金津貼予中產及基層市民,卻未有刺激生育率,而丹麥及瑞典推行有關資助時,分別佔其本地生產總值約百分之三點九及三點七五,認為會導致高稅率的問題,故需要認真評估。

香港總商會指,對於鼓勵結婚和生育,透過家庭友善措施和彈性退休安排,釋放更多婦女和長者等潛在勞動力加入勞工市場,該會認為值得研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