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務上限風雲莫測,如心電圖般牽動股市上下,世界屏息關注。美國人是提前消費生活模式的典範,今天花明天的錢,民眾借政府,政府借世界,讓老美看起來活得比很多其他地區的人瀟灑自如。最終,債務規模過大,「債務立國」模式不再奏效。美國信譽評級被列入負面觀察。中國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單一持有國,這根神經更是緊繃着。中國三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七成是美國國債,任何風吹草動都影響中國金融安全。
面對困境,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減少美元對中國債權影響的權重,都有利分散風險。恰如此時,英國財政大臣歐思邦上京,達成一系列雙方樂見的協議,包括倫敦獲得八百億元人民幣RQFII配額,雙方跨境貿易以英鎊對人民幣直兌報價安排,及放開中資銀行在當地的監管要求,和首次中資銀行在當地發行人民幣債務。以上成果均推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有效削弱美元左右中國經濟,對沖風險。
隨着中國貿易延伸,單靠香港單一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滿足不了人民幣大量流通的需求。因此中央努力使倫敦、紐約、上海和香港並駕齊驅,成為四大人民幣離岸中心。另外,外部資金對A股市場的涉足,亦可令內地股市停發新股的情況下,注入上升動力,RQFII對外部資金的吸引,更顯重要。倫敦就繼香港和台灣後,新加入了RQFII市場。
若說上海在地理位置上對香港有挑戰,就國際來說,倫敦、紐約甚至新加坡會更毫無還擊力地壓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生存空間。若香港政局不穩,那就甚麼優勢也別談。北京親倫敦,其實也是倒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