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受霧霾籠罩日子愈來愈多,除令人呼吸困難,更潛藏致癌危機!世界衞生組織(WHO)首次將空氣污染列作最高級別的「第一類致癌物」,與煙、酒及砒霜等看齊,專家警告由空氣污染引致的肺癌及膀胱癌死亡個案趨增,更「大劑」是空氣污染避無可避,人人遭殃。環保團體認為世衞的預警,對近年空氣不斷惡化的香港,無疑是再敲響警鐘,促請各政策局加快減排步伐,包括落實淘汰老舊柴油車、建設郵輪碼頭岸電設施,及早日公布低排放區詳情。
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本周四於法國里昂召開專家會議,審視逾一千份來自全球的研究後,首次將「戶外空氣污染」以及「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同時列作最高風險的第一類致癌物,同級致癌物包括酒精、煙草、砒霜及放射性物質,專家甚至認為空氣污染是最危險的環境致癌物,比起二手煙尤有過之。
IARC解釋,有充分證據顯示空氣污染令肺癌及膀胱癌死亡風險上升。單在二○一○年,全球因空氣污染造成的肺癌死亡達二十二萬三千人,當中以中國佔最多,其次為印度等東亞國家,之後為中美洲及北非,這些國家近年急速工業化,對汽車、工廠及發電排放的規管不周,且人口密集,故影響最大。專家更指,人們每日呼吸的空氣已變成一種「混合致癌物」,雖然個人層面而言風險不大,但這種威脅避無可避、無遠弗屆,促請各國政府、企業及跨國機構合力解決危機。
中大呼吸系統科教授許樹昌指,國際研究顯示空氣中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每增加十個單位,肺癌死亡風險便增加一成半至兩成一,丹麥亦有研究顯示二氧化氮與肺癌有關。他坦言微細懸浮粒子可穿透口罩直達肺部,可做的預防措施不多,只能呼籲長者、長期病患者等,於空氣污濁日子,減少長時間戶外活動。
環保組織「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鄺芯妍認為,當局取締老舊柴油車進度緩慢,較簡單可行的低排放區,運輸及房屋局亦未公布任何進展。遠洋輪船作為最大排放源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卻要明年才完成郵輪碼頭岸電設施的可行性研究。
即使港府明年更新空氣質素指標(AQO),但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排放上限,只採用世衞最寬鬆標準,促請當局由五年檢討標準一次改為三年一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