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廣州與香港

廣州的崛起毫無懸念。雖然我在本欄曾批評其新城擴張過快,必會帶來損失與浪費,但政府規劃,在交通運輸方面有所建設,服務業發展及就業機會產生,主要決定於市場因素。如南沙宣傳了這麼久,政府在軌道交通方面只有規劃,未有建成,發展形勢依然惡劣,除了投資炒樓外人氣低落,顯然市場因素還是決定地方發展的主因。

廣州崛起的主因之一是市內上百的批發市場,集中珠三角與周邊省份的工農生產。這是中心城市的城市集聚功能,反映廣州長期作為商貿中心文化的作用。高鐵進一步把鄰近省份城市的二級、三級批發中心的功能摧毀,零售商可直接到廣州批發市場入貨,一方面減輕營運成本,少了批發環節的費用,另方面廣州批發中心與零售渠道直接對接,反饋迅速,規模可進一步擴大。市場經濟的「馬太效應」,使廣州可通過高鐵和城鐵網絡,在珠三角擴張至廣東省全省乃至三、四小時高鐵交通時間的範圍,包括武漢、長沙、福州、廈門和即將開通的貴陽、南寧西南一線。廣州便重振其為南中國,包括西南經濟文化中心的歷史角色,與上海對峙。

廣州將囊括幾億人的市場,香港作為廣州的外港,應有可分享的機會,特別是利用香港的國際市場網絡、關係與知識,與廣州配合,打通南中國、西南與世界市場的渠道。香港的定位應回歸至商貿中心,加上金融,借助廣州和全國,鞏固國際貿易、金融中心的功能,甚或進至國際文化和知識交流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