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反對派「一真二公」組合拳

反對派在政改諮詢、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問題上,打出的是「一真二公」的組合拳。所謂「一真」就是要「真普選」;「二公」就是「公民提名」和「公民抗命」。反對派鼓吹「真普選」,是針對他們認為的北京政改方案有「篩選」機制,是在搞假普選,不符合「公平和普及」的選舉原則,不符合「國際標準」,為此反對派成立了爭取「真普選聯盟」。

如何打破「假普選」、廢掉「篩子」呢?反對派推出了「公民提名」方案,也就是繞過、架空「小圈子」的提名委員會,由數萬登記選民聯署提名特首參選人即可成為特首候選人。

這個「公民提名」方案最大的問題是在現行憲政框架中沒有法理依據。反對派也知道選特首是要依法辦事的,「公民提名」在香港《基本法》、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決定中都沒有位置,它的提出和爭取就一定會遭到北京和特區政府的反對,不可能被寫入政改諮詢文件。

怎麼辦呢?那就用「公民抗命」組織佔領中環「衝破藩籬」。反對派很清楚,講《基本法》,講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講憲制框架如何如何,他們一定輸。但講「政治理念」、「國際標準」挑戰《基本法》、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就大可雄辯滔滔,更何況在香港實行的「普選法」中還有一個符合「法治精神」的「更高層次」的法律概念——公民抗命,大可借來一用,大可用公民抗命「法」對抗《基本法》。

「公民抗命」要實施必須有某種形式,要想彰顯效果、震動社會必須有最多的人參加。於是,反對派從「佔領華爾街」、「顏色革命」中找到靈感,有樣學樣提出了「佔領中環」。「更啱」的是香港市民有集會、遊行自由,這是香港法律保障的「核心價值」,如此這般「佔中」,就成了反對派手中「理法兼備」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