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馬英九民調創新低

經過這次鍘王金平立法院之職,引發政壇震盪,台灣已正式走入後馬英九時代。

馬英九欲加強黨內布局,團結中青代,將擴充黨副主席陣營,邀郝立強三人為副主席,呈現黨內的團結,此亦是鍘王後的修補工程。

這次馬王的鬥爭是法治亦是權力之爭,馬英九高舉法治的旗幟,樹立權威,阻斷關說的不良積習,彌補了台灣長期以來欠缺法治的缺陷。馬英九以其法律背景嫉惡如仇,向來以高道德標準自期也要求團隊遵守,馬英九一怒震天下,在大陸網民間獲得了極大好評。

然而馬英九卻在台灣內部的民調跌落了歷史新低,並寫下有史以來最低紀錄,跌破兩位數僅剩百分之九,不滿意達八成五。民調有七成認為斬王過重,總統府一再強調為了捍衞司法正義,但相信的民眾不到兩成,也正因馬下手太重,完全不留餘地,跳出來站在第一線擔任打手,沒料卻打出了王金平的同情票。

馬英九在考紀會未開會決定前即主張撤銷王黨籍,而其愛將前黨主席辦公室主任賴素如涉貪腐卻至今未被撤銷黨籍,況且馬又以黨主席之名公布王金平已不適合任立法院長之職,黨政混淆,在運作上是有瑕疵。

過去五年,馬英九總統兼黨主席,充分掌握國家機器和黨機器,若對王金平主持國會議事有意見,就應透過權力核心來輕取王金平,馬英九提振法治剷除關說之弊習值得喝采,但忽略了憲法體制下的運作,雖展現了勇腳馬的威力,但手段不夠細膩,民眾看到的就是赤裸裸的政爭,關說反倒被模糊了。

馬英九捍衞司法之舉卻被指摘衝擊了憲政體制,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要言之,馬的大動作反使挑戰聲浪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