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學民思潮和真普選聯盟提出公民提名方案,建議取得某個比例合資格選民提名的人士,可直接成為普選特首候選人,有關方案除了被指違反《基本法》,亦存在許多實際技術問題。有研究分析多個有公民提名制度的外國例子後,發現公民提名成本高及會引發私隱問題,而且至今無任何透過公民提名當選國家元首的成功例子,暗批學民與真普聯的建議不必要和不切實際。
香港政策研究所昨發表報告,指公民提名制度在所有海外國家均為補充性質,讓無主流政黨支持的獨立人士有機會參選國家元首,沒單獨存在例子,至今無人透過該制度當選。以韓國總統選舉為例,候選人主要由政黨提名,獨立候選人獲三千五百至六千選民提名後也可參選,但去年選舉四名獨立候選人得票率都不超過百分之一,被沒收選舉保證金。
報告又指因要收集大量簽名及個人資料並核實,公民提名制度成本甚高,且有私隱問題。以台灣總統選舉為例,經公民聯署參選人士,必須附上聯署公民的身份證副本,其中取得四十多萬公民聯署的親民黨宋楚瑜,花約二百一十萬至三百五十萬港元,即平均每份聯署須五至八港元,倘要有七萬選民提名才可參選,估計經費高達三十五萬至五十六萬港元,「吃掉」近四成三選舉開支上限。
政策研究所董事暨名譽行政總裁馮可強指,公民提名「講就好聽,實際好多問題」,有政治現實的考慮,盼能深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