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材價格不斷上升,小市民想在家中「煮飯仔」亦不便宜。工聯會昨發表今年第二季「兩餸一湯」指數,從各區大型街市購買菜心炒牛肉、梅菜蒸鯇魚及番茄薯仔瘦肉湯材料,發現平均價格按年升一成半,升幅勁過通脹;十八區中,食材售價最貴的街市是葵青區青衣街市,買齊上述餸菜需一百廿二元五角,最平是荃灣楊屋道街市,只需九十五元八角;至於食材價格按年升幅最高的街市,則是屯門新墟街市及深水埗北河街街市,分別上升近三成六及兩成四。
家住青衣的家庭主婦唐太,負責照顧一家四口飲食,她表示,每月買餸錢佔家庭收入超過四成,因此每餐都要「絞盡腦汁」省錢,如不光顧食材較貴的街市,跑到較遠、但價錢相宜街市買餸;又由於肉價太貴,會買少些並把鮮肉「斬細煮」,令一家四口都可淺嘗鮮肉。
負責調查的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指,是次「兩餸一湯」價格錄得突破一百二十元,是自前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各項食材中,價錢升幅最高是牛肉,今年八月每斤售價為九十七元九角,按年升幅兩成九。她建議政府開放活牛市場,確保食物供應穩定;在新發展地區引入傳統小商戶,令市民不用因缺乏選擇而被迫「捱貴菜」;又促請政府落實最低工資「一年一檢」,令基層家庭收入可緊貼通脹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