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早前曾表示:期望政府除解決樓價及租金貴的問題,亦能令香港新一代的人住得寬敞些。願望是良好的,但目前香港「屋荒」嚴重,很多年輕的新一代,不敢奢望住得寬敞,只求有個「蝸居」棲身。所以,在房屋供應方面,筆者認為應「以量為先」,盡量增加小單位,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時下很多年輕人的工作收入,不僅買不起私樓,就是連租樓也難以負擔,申請公屋便成為他們爭取「安居」的主要途徑,故近年此類公屋申請者大幅上升。據統計,截至今年六月底,公屋輪候冊突破二十三萬人大關,當中七萬七千多人年齡為三十五歲以下的單身人士,近三成半為學生,近五成具專上教育程度。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最近稱,有學歷、工作能力的年輕人爭相申請公屋,會令社會擔心資源被濫用。換言之,公屋單位不會優先提供給非長者單身人士。但換個角度看,青年人申請公屋人數大增,也說明市場需求正逐步加大,雖然「不優先」,但也應該「兼顧」,以免問題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
當局應看到社會未來對住屋需求的趨勢,並針對大部分年輕人少入廚的特性,新建公屋可盡量增加多些類似酒店式房間的百餘呎單位,只提供無火煮食設施。盡快讓更多人上樓是當務之急,比讓部分人住得寬敞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