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廣東階級鬥爭的前沿。」事隔多年,這種論調再一次被廣東省官員所強調。
回歸前,特別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內地左的思潮佔上風的時候,政治運動頻頻,以至發動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港澳是階級敵人進攻新中國的橋頭堡。階級鬥爭十分複雜,值得人們警惕的論調高唱入雲。
當年,內地人如果有港澳關係,都被視為「敵嫌」,三查四問。粵閩等地,因有港澳和海外關係的人特別多,有的官員還稍為了解港澳情況。如果是在偏遠的西北、東北等省市,來自港澳或沾上港澳關係的人,非被鬥得死去活來不可。
那時候,港人要回鄉探親,大多得經過深圳的邊防關卡。大家都把「深圳」的諧音叫做「心震」,就是說在過關這一查問,難免驚惶失措,但你這驚惶,證明「心中有鬼」,更是查得嚴厲。這怪不得在深圳的邊檢人員,而是上頭的教育訓示:香港是階級鬥爭十分複雜的地區,是帝修反(帝國主義、修正主義和反動派)的集中地,因此需要嚴防這些「三反分子」的滲透以至進一步搞破壞,非加強把關不可。
內地改革開放以後,這種過分的敵情觀念稍為消除。到了香港回歸,情況更有了很大的改善。由於兩地交往密切,更有上萬的兩地牌汽車來往,港人進出內地,不再會「心震」了。
最近,也許是香港社會撕裂、政治爭拗十分激烈,出現了一個較前複雜的政治局面。美國人圍堵中國的戰略目標日趨明顯,早前美國新任駐港總領事便頻頻會晤香港政黨人士,對香港政局說三道四。英國人利用多年積累的統治經驗和人脈關係,充分調動「港英餘孽」來配合美國的政治攻勢,「階級鬥爭」的確是複雜起來。
於是,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庹震最近發話,強調廣東「地處改革開放和意識形態鬥爭兩個前沿」,是把過去的改革開放和對敵鬥爭兩個前沿改一個說法。所謂對敵鬥爭或是意識形態鬥爭,都是暗指與港澳有關。
廣東省副省長徐少華則明確指出,廣東處於對敵鬥爭的前沿,在維護國家安全上要有更大的作為。
珠海市政法委書記焦蘭生更坦白地說,「珠海毗鄰港澳,處在對敵鬥爭前沿」,要「牢牢掌握對敵鬥爭主動權,嚴密防範、堅決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堅決維護國家安全」。
從這些廣東省高級官員的講話中,看出他們對香港的政治現狀,可能引致對廣東內地意識形態上不良影響的憂慮,更加注意香港成為美英滲透影響內地社會的新動向。
儘管美國「亡我之心不死」,美國人策動「茉莉花革命」來促進中國「和平演變」的陰謀並未停息,但粵港合作是大勢所趨,這是改變不了的形勢,香港某些反共人物拒絕中港或者粵港融合以至進一步合作,並不能改變粵港合作共贏的大趨勢。
香港有反共勢力,有港英餘孽,有美國的「第五縱隊」,但絕大多數香港人是理性的,是希望香港和平穩定的,是歡迎粵港合作的,是不認同破壞社會和諧和激化社會矛盾的。問題是,如果一方面強調廣東前沿「階級鬥爭十分複雜」,另一方面則高叫「拒中」、「抗共」,這絕非粵港合作和香港繁榮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