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甜嗜膩太衞生炎症性腸病幫兇

反覆出現腹瀉、腹痛等與腸胃炎相近的徵狀不要輕視,隨時患上炎症性腸病,嚴重可致瘻管,即潰瘍蝕穿腸道。中大醫學院消化疾病研究所發現,炎症性腸病在亞洲病發率不停上升,本港新症數目位居亞洲第二,每十萬人便有約三人發病,較十二年前增加三倍。研究所助理教授黃秀娟指,飲食嗜甜嗜肥膩,甚至太衞生都增加患病機會。中大將建立全港首個炎症性腸病數據庫,搜集病例分析。

炎症性腸病主要分為克隆氏症及潰瘍性腸炎兩種,無法根治,患者以廿至四十歲年輕病人為主,出現嚴重腹瀉、排便不規律及帶有血液及黏液,嚴重更會併發急性腸道膨脹或腸穿孔。復發機會高,有三分之二患者一生至少接受一次手術切除潰瘍組織。

患大腸癌機會高3倍

中大早在一一至一二年亞太區九個國家及地區,包括內地、香港及澳門進行研究,發現整體每十萬人便有一點三七人患該病,港澳發病率佔多,引致腸穿及肛周疾病情況亦較外國多,顯示本港患者確診時情況均較嚴重。

黃秀娟說,炎症性腸病或受基因及家庭遺傳影響所致,衞生改善也是潛在成因:「少咗機會接觸細菌,令腸道對細菌嘅抵抗力降低。」腸道經常發炎會增加患大腸癌風險,較常人高二至三倍。

她提醒患者若腹瀉持續復發應向醫生反映,可透過腸鏡等檢查確診病症。中大成立炎症性腸病資料庫,目標在兩年內公私醫院搜集近四千名患者的數據分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