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是人之常情,本港家長更不例外。有名校昨日舉行小一升學講座,吸引二千四百名家長出席,爭奪一百五十個學額。而多間幼稚園近日陸續接受預備班入學申請,同樣是其門如市,有家長專門請假排隊,有家長通宵輪候,有的甚至全家出動。連學前教育都爭崩頭,難怪有人諷刺,如今家長都變成了「怪獸」。
「怪獸家長」是外來詞,泛指對子女過分保護、過分催谷又凡事愛投訴的家長,近年在香港成為流行詞。在羊群心理下,家長多有不執輸的心理,看到人家孩子入讀名校,自家孩子也不能輸,也要去爭取,校門前大排長龍也就變得司空見慣。為了增加成功申請的機會,不少家長為孩子報讀多間學校、報讀不同的興趣班,還要為孩子安排專門的面試培訓,孩子小小年紀就要承受種種無形的壓力,情何以堪。
以報讀幼稚園預備班為例,有家長豪氣干雲,揚言要報足十間學校,為此不厭其煩地排隊,孩子跟着遭殃。試想想,許多孩子才牙牙學語,就要接受學校面試,學習如何展現才藝、取悅老師等等,還有童真可言嗎?被剝奪了童真的孩子還有幸福嗎?
家長並非不知道過分催谷或保護對孩子成長不利,他們只是有迫不得已的苦衷。表面上香港有十二年免費教育,沒有孩子因為家庭貧窮而讀不起書,但實際上優質教育資源十分有限,許多家長認為只有千方百計擠入名牌學校,將來的道路才會比較順利,前途才會比較光明。所以說,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才是名校學額爭崩頭的源頭,加上港府施政無能,教育政策短視,朝令夕改,令問題進一步惡化。比如說,前幾年當局以適齡入學兒童人數下降為由大肆殺校縮班,同時又無視香港現實對雙非孕婦來者不拒,結果導致近年北區小學學額嚴重不足,不得不重開學校或加班。這邊廂,不少本地學童不得不跨區上學;那邊廂,大量雙非孩子每天長途跋涉到香港上學,他們其實都是教育亂象之下的犧牲品。
基礎教育混亂不堪,高等教育亦不例外。當局不切實際推出教育產業,大學外地學生的比例由幾年前的百分之五增至百分之二十,而整體學額又沒有增加,造成每年都有一萬多名考獲大學最低入學資格的本地學生向隅,面對失學又失業的窘境。
至於港府好大喜功推出的副學士課程,更造成不少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成為名副其實的「掘頭進士」,成為誤人子弟的代名詞。
其實,排隊競爭的何只莘莘學子,有病的何只教育政策,青年、老年乃至尚未出生的孩子,都面對殘酷的競爭現實。出生爭床位,讀書爭學位,走出社會不僅爭職位,而且爭住房、爭福利,百年之後還要爭龕位。生活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怎一個「累」字了得,怎一個「慘」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