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春秋:糧官無良 良民無糧

中文的一個「糧」字,既可解作糧食,亦可解作薪酬,出糧意謂發薪,發薪當然用以糴米購糧,一家大小餬口去也。糧食與薪酬扣上緊密關係,不但中文如此,英文的情況亦是差不多。英文的薪酬是Salary,其原形始於拉丁文的Salarium,意思是給予羅馬士兵買鹽Salt的酬勞。中國人說的出糧,在英文的字義裏可說是「出鹽」。

神州大地從三十多年前的一窮二白變作如今的豐衣足食,不可說不是長足的進步。可是嘛,中國真的徹底解決了糧食危機嗎?當中存在着三大問題。

首先,國內迅速城市化,可供耕作的農田不少被「強拆」了,農田減少意味着無法自給自足,也許有必要變成糧食輸入國。

其次,環境污染以及氣候反常往往帶來農作物歉收,即使勉強種出了瓜瓜菜菜也有可能是有毒產品,一次又一次被揭發的食品危機不免叫人食不安心。

再者,中國糧倉碩鼠多,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的河南分公司領導層涉嫌集體貪腐,合謀騙取國家糧庫幾十億元。至於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早前發生的大火,外界估計亦跟貪腐問題有關。糧倉碩鼠多的後果顯而易見,所謂豐衣足食僅僅紙上富貴,糧倉所儲者也許是沙石充當米粒。

三大問題之中最心寒的是糧官無良,萬一「多難興邦」的中國再出現甚麼特大的天災人禍,有必要開倉濟民,良民無糧矣。西方的出鹽,咱們的出糧,要是所出之糧無法填飽肚皮,多難不是興邦,而是極速喪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