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與子女多溝通 減自殺風險

【本報訊】失蹤少年自殺獲救後,令人感悟有生命就有希望。有研究防止自殺的學者指出,自殺很多時只是在於一念之間,年輕人活動能力高,衝動性亦較強,倘他們萌生尋死意念,但若無人開解或及時制止,悲劇便每每在瞬間發生,故建議學校除應加強生命教育,家長亦不應低估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應加強彼此溝通,建立深厚關係,讓孩子感到有希望和支援,便可將他們自殺的風險大大降低。

年輕人自殺率上升

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本月十日是國際防止自殺日,最近有研究亦顯示,十五至二十四歲年輕人的自殺率,近年錄得顯著升幅,情況令人憂慮;而他們尋死的原因,大多是受感情或學業等困擾,感到沒有希望和援助,始走上自殺一途,「有時自殺者留下遺書,他們會向父母或關心他們的人道歉,可見他們的內心不壞,只是那一刻未能處理,才做出傻事。」

近期曾經有不少年輕人自殺案件,令人惋惜,就讀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二十歲女生吳海欣,上月七日便疑因為遭校方質疑偽造病假紙,在深圳一酒店割脈和吊頸自殺身亡。此外,二十一歲IVE男生林凱明,疑因為學業壓力和與家人爭執後,今年五月在西貢荒山燒炭自殺喪生。而在今年四月,就讀IVE的十九歲男生蔡健孝,失蹤六日後亦被發現浮屍萬宜水庫。同月二十日,二十六歲的公民黨黨員徐國峰在失蹤多日後,被揭在大埔公路旁的草叢自縊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