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談到特區政府預測勞動人口五年後見頂的問題。有人擔憂勞工短缺迫在眉睫,就算想輸入外勞,但社會必有很多意見,政府要經過一番研究、諮詢,又要闖過立法會,由醞釀到落實,不知需要多少時間,那香港的生產力如何維持?
在完成制訂一套完整的外勞政策前,香港的勞工短缺問題仍有不少方法可應對。最立竿見影的措施,就是把退休年齡推遲。以前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今天的香港人均壽命全球名列前茅,男女平均壽命達八十歲,五十五歲至六十歲而身體狀況仍然良好的大有人在,若強迫他們退休,其實是一種人才和人力浪費。延遲退休年齡,一方面可減慢勞動人口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可減輕社會福利的負擔,一舉兩得。
十年前「沙士」時期,香港經濟陷於低谷。特區政府推出「展翅計劃」、「毅進計劃」及「副學士」課程等,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推遲中學畢業生的就業時間,收緊勞動力,避免把失業率推向更高。而今,政府是不是可改變策略,鼓勵年輕人早日就業,不用再「先培訓,後工作」,而是「一邊工作,一邊進修」,讓勞動力盡早「釋放」出來,盡快為市場注入「生力軍」?
另方面,很多行業的運作可盡量機械化和電腦化,減少對人手依賴,這相信也將會是未來企業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