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進口糧食千億斤 浪費七成確驚人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又是一個人口大國。解決吃飯問題,當然不能靠進口糧食。

過去,中國發生過不少地區性以至全國性的大饑荒,特別是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一年的三年大饑荒,餓死三、四千萬人,是新中國的一大慘劇。然而,那是人禍,不是天災,是毛澤東發動的「大躍進」惹的禍。楊繼繩先生的巨著《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以詳細的、科學的調查研究作為基礎,重現了這一場悲慘的歷史。

頻頻豐收 年年進口

近四十年來,中國雖發生了不少水災旱災,但都沒有引致遍地餓殍的大災禍。相反,倒有多年的大豐收。加上人們生活改善,肉食增加,對五穀的需求相應減少,「足食」可說已基本做到。

我國糧食雖然基本上處於供求平衡的狀態,但仍然每年需要進口糧食,包括穀物和大豆,在一千億斤以上。主要原因是調節主食的多樣化,還增加對食油需要的增長。

其實,中國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浪費糧食現象,可說是造成糧食緊、缺的元兇之一。

浪費糧食是多方面的。在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浪費的糧食,一年總共約七百億斤,佔了進口糧食的百分之七十。

餐桌上的浪費方面,國家糧食局資料顯示,每年約浪費掉兩億畝耕地的產量,比全國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一年的產量還要多。另外,根據早幾年的一次統計,一年的食品浪費約為三百萬噸脂肪以及八百萬噸蛋白質,相當於一億三千萬人一年的攝入脂肪量和二億六千萬人一年的蛋白質攝入量。而據中國科學院的統計,全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即我們的所謂「廚餘」,可以養活約二億五千萬人!

生產消費 不可持續

至於以餐飲消費的增長速度來說,更是十分驚人。一九八八年,全國餐飲消費約三百六十億元,二○○八年增至一萬六千億元,二○一○年達到二萬五千億元,二十二年間,增長達七十倍。

公費飲食消費同樣驚人,廚餘當然更為驚人。在北京一家小餐館,老闆指着廚房後面的鐵桶說,一天倒掉的剩菜有三大鐵桶。根據另一份城市食物浪費的報告,省級以上城市餐桌上,每年倒掉的食物達到二千萬噸以上!難怪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要發出「少吃一桌飯,多蓋一間房」的浩嘆。

食物浪費,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一樣嚴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發達國家每年浪費六點七億噸糧食,發展中國家每年浪費六點三億噸,旗鼓相當。發達國家的糧食浪費是把可以吃的糧食丟掉,但發展中國家的浪費則是因為技術落後,糧食在加工、運輸等環節中遭到損失。至於中國,則是兩者兼而有之,可謂雙重浪費。

食物浪費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問題,還帶來環境污染、資源消耗,人們營養過度、心腦疾病等健康問題。聯合國早在一九九二年曾通過《二十一世紀議程》,指出全球環境惡化,與不可持續的生產方式與消費方式有關,於是建議「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廢物和污染最少,從而不危及後代的需求」。主要問題在於,要重視食物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減少食物消費過程中的浪費,並呼籲讓全社會高度重視食物浪費,拒絕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