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區分敵人 軟交硬攻

泛民被定性為「反對派」,始於○七年政改一役。當時曾蔭權政府向北京拍心口,能擺平泛民黨派,結果臨門跣腳,功敗垂成,老羞成怒之下遂把議事堂內投下反對票的人一棍打為「反對黨派」。從此香江政壇楚河漢界,不屬建制派的,就被歸入反對派。

今日舊事重提,皆因反對派一詞未來可能會有不同的詮釋。在北京的字典裏,「反對派」這三個字充滿貶意,凡被叫反對派的,就是敵人,就是對立勢力,就是「與中央政府對抗的人」。只是,一七年政改大戰在即,特首普選關係香港治權,佔中對決關乎香港穩定,形勢比人強,北京不可能再用籠統概念,把全部反對派視為敵人,而是需要來一次細緻區分,找出哪些是可以合作的對手,哪些才是真正的敵人;哪些黨派應該軟交,哪些黨派應該硬攻。

譬如在放行泛民入閘參選的問題上,北京便要仔細「篩選」,反對派中是否全屬抗中亂港的敵人?是否全是外國勢力控制的棋子?如果不是,哪個人可以接受?哪個矛盾可以妥協?這些答案將左右北京政改寬緊的尺度。還有政改方案闖關及佔中大戰,反對派中哪些黨派應該拉攏,哪些黨派應該鐵腕對付?北京不可能再以一個「反對派」定性泛民。所以反對派一詞因政改而生,亦可能因政改而變,在北京的新詮釋下,反對黨派或許回到只是「為反對而反對」的解釋,跟「與中央政府對抗的人」完全區分出來。

弔詭的是,白鴿黨以前是頭號反對派之一,但現在嘛,北京也有點搞不清。在政改爭拗中,白鴿黨又搞論壇促進對話,又倡議「政改諮委會」搭建溝通平台,又拒簽激進組織的「全民提名」聯署約章,這些姿態豈是敵人?如果真的一定要揀,焗住放泛民其中一人入閘,白鴿黨劉慧卿的打分肯定拋離公文袋「民主女神」。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