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管治困難,一大原因是管治沒有認受性。特首小圈子選出,又規定沒政黨背景,等於無黨執政,一面堅持沒有執政黨,一面又有很多在野黨。偏偏行政架構三權分立,政策要經立法會拍板,政府認受性還不如政黨,莫講泛民,就連建制派也隨時不賣帳。
從前殖民地政府一樣無認受性,政策推行卻順暢得多,一來政制不一,二來媒體生態有異,當然更不能排除行政長官跟港督政治能力的差別。舊時英國佬不過一套精英制度,再拉攏公務員系統,待遇優渥還說高薪養廉,最終港英政府竟成了高效廉能。可回歸之後,搞出一套問責制,公務員一夕之間從權力核心之中退居二線。如今回不了頭,政府施政跌跌宕宕,卻以為政策都是反對黨在阻撓,打殘反對黨便萬事大吉,到頭來製造敵我矛盾反而更加孤立。政治能力的分野,是英國佬懂得玩拉攏,特首卻一味玩打壓。
政策去到立法會,數人頭建制多過泛民,政策過不了,除了表示難以接受,更是建制政黨衡量政治利益後的取捨。慘在政府已任命建制政黨成員入行會,政策拿得出來,於立會本該有譜,最後未能過關,一是制訂時考慮欠周詳,二是推動時出亂子,早前的擴建堆填區已是例子;已經實施但未在立會過關的樓市雙辣招,若一步不讓照推,建制中的商界未必受落,一樣凍過水。
特區政府說是無黨,查實可在立會擁過半議席,卻一路搞成弱勢政府,要轉弱為強,打殘泛民不過捨易行難;更大敗筆,是根本穩不住一路對政府政策拉後腿的建制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