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首先是一個權力架構,「一國」在上,「兩制」在下;中央領導在上,「港人治港」在下;單一制國家政體在上,授權地方政府「自治」有多高低在下,給你多少權力你才有多少權力。對於這樣的權力架構,對於中央主動、香港被動,港人是一早知道的,知道這是九七年之後香港的歸宿和現實。
那時,中央雖然「高高在上」,知道自己九七後對香港權力無邊,但為了穩住港人之心和國際投資者,令香港平穩過渡,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繼續對中國現代化作貢獻,北京在論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姿態放得很低,對港人和風細雨,不特別強調「一國」的權力怎樣,中央的權威怎樣,而是盡量在「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面大派定心丸,作出種種承諾,讓港人覺得九七後香港「一制」還能運作如常,港人真的能夠「治港」,「自治」程度的確很高。
根據《基本法》的相關規定,九七後的香港要解決「雙普選」,這是中港關係中最敏感、影響最大的權力「分配」問題。中央和地方、朝廷和港人都害怕自己吃虧:中央害怕「一國」受損害;港人則害怕「兩制」和「自治」被侵蝕,甚至名存實亡,大家互不信任,猜疑甚深。
比較之下,朝廷的力量當然大得多,香港當然也還有價值。北京本來可以做得大度一些,然而,北京總覺得在港人爭取權益的背後有「國際反華勢力」撐腰、插手,故不能不「斤斤計較」、「寸權必爭」,否則香港就會失控、生亂,「被外國拿去」。回歸前,北京是千方百計讓外國投資者放心,現在是千方百計防範「外部勢力」干預;過去,北京對外國投資者賠笑臉,也對香港人賠小心,現在把「外部勢力」視為破壞者,對香港人也就極不放心,一切都反轉過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