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走不完的最後一哩路

高雄市長陳菊在大陸表示,所有民進黨高層都認為要正視兩岸的差異,兩岸彼此能從了解進入理解,讓兩岸交流深化。民進黨要承擔執政責任,就必須讓台灣人民了解,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議題。陳菊的談話是由檢驗中體會而來的:沒有交流,就不能獲得和平紅利。不過,民進黨現在有否能力處理兩岸議題,實在值得探討。

首先,民進黨至今仍擁抱固有的仇中、反共意識形態,對北京步步為營,縱使有個別政治人物赴大陸交流訪問,惟大都是務實主義的實踐者,只為個人的政治資產而前往大陸。在民進黨內,主張與大陸交流仍未成主流。在內部權力鬥爭下,「中國事務委員會」只淪為黨內政策辯論的平台,而非兩岸交流的平台。更何況,委員會掌握於保守作風的黨主席蘇貞昌手中,他為了卡住謝長廷不願放權,兩人的瑜亮情結,阻礙了整個黨的兩岸政策發展。

陳菊受訪時說,兩岸交流從相互了解到理解,應有個過程需要時間。目前民共交流還未水到渠成,黨內反彈的聲浪不小,交流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要讓台灣人民了解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議題這個良好的願望,但實踐上仍有所困難,因為黨中央無政策,民共之間還不能進行黨與黨的交流。

當前北京願與綠營個別有代表性的人物來往,展現新思維,是基於北京愈來愈意識到推動兩岸交流和促統反獨必須全方位交流進行才能收效,並以此為政治槓桿,不讓國民黨專美,獨佔話語權,但並非北京對民進黨已化解疑慮。疑慮未消,就難推心置腹。

民進黨二○一二年敗選,輸在兩岸議題,至今仍然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接受「一中原則」,民共交流就不能開放大門。民進黨想走完執政的最後一哩路,有其難以克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