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傳播力勁過H5N1

【記者陳紹恒報道】H7N9禽流感來勢洶洶,科學界擔心引發比H5N1更大的疫症危機。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浙江大學專家於頂尖醫學期刊《刺針》發表文章警告,H7N9自今年三月爆發,僅兩個月已增至逾一百三十宗病例,反觀過去十年全國只錄得四十五宗H5N1個案,認為H7N9傳播力較強,死亡率亦達三成,警戒程度應與H5N1看齊。文章指H7N9全球最先在上海爆發,與九七年香港最先爆發H5N1有極多相似之處,包括港滬均位於候鳥遷移路線、人口急速增長令禽肉消耗量倍升等,本港歷年的防控禽流感措施可供內地參考。

有份撰寫報告的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杜啟泓指,H7N9爆發後短短兩個月已累積逾一百三十宗病例,比內地十年內四十五宗H5N1病例,迫切性更大。

「如控制唔到會出大問題」

H7N9致命率雖未及H5N1,但亦達三成,且傳播力更強,「呢隻病毒如控制唔到引致大問題。」

文章指出,內地絕大部分雞隻已接種H5疫苗,可能令其他禽流感病毒如H7成「漏網之魚」,藉在禽鳥間傳播,衍生傳人能力。內地曾於鴨子驗出H7N3病毒,這或使禽鳥產生H7抗體,以致感染H7N9後不會發病死亡。

袁國勇向本報稱,H7N9最先在上海發現,與本港十六年前爆發H5N1的軌迹極似,滬港分處揚子江及珠江三角洲流域,均是候鳥遷徙路徑,且均有濕地;兩地在爆發禽流感前,人口急速增長,帶動禽肉消耗量急增,由一九八五至二○一一年,內地城市人均禽肉消耗量增加逾三倍。人口稠密、雞隻流量增加、人雞分隔不足,終致疫情爆發。

兩次疫情最大不同,是逾四成H7N9患者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以男性居多;本港H5N1患者六成未滿十八歲,這或因內地城鎮退休夫婦,多由丈夫到街市買菜,接觸禽鳥機會較多。

內地街市應分隔禽鳥日日清

另一差異是H7N9不會令雞隻死亡,袁國勇認為這令防控H7N9更困難,故須嚴謹執行生物保安措施。本港九七年後實施連串工作,如分隔不同禽鳥、街市休息日、日日清及收回家禽界牌照等,○七年後再無本地H5N1病例,認為內地應參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