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黃宣布出售百佳超市,引來社會眾多揣測,正是人云亦云,莫衷一是。筆者商界出身,想以「在商言商」的角度探討一下,以引發讀者不同的思考。
百佳和惠康是本港兩大超市,經過數十年的你爭我奪,發展至今兩大超市共佔去整個超級市場超過七成的佔有率,也使市場陷於飽和狀態。由於競爭激烈,加上近年租金連番上漲,利潤愈來愈低,雖說有利可圖,但是遠不如人們想像中好景。去年百佳收益總額為二百一十七億港元,僅佔整個集團去年整體營業額三千九百八十四億元的百分之五點五,恍如「雞肋」。
還有,近年一些大企業旗下的商場和一些屋邨型商場,在挑選租客時出現一個新的趨勢,就是願意提供較廉宜的租金,向一些中小型超級市場招手,其用意很清楚:一來引入競爭,避免兩大超市壟斷市場;二來這類中小型超市貨價相對較為便宜,可稍減基層民眾生活上的通脹壓力,迎合他們需要;三來可藉此吸引更多人流,帶旺整個商場。
筆者有朋友就是在屋邨商場經營超市,以商品價廉招徠,他說生意不錯,打算再開分店。當愈來愈多中小型超市能在市場上找到生存空間,換言之兩大超市將來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再是「單對單」,而是「前有勁敵,後有追兵」。試想如此態勢下,經營前景如何,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