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準媽媽需攝取均衡營養才能令胎兒健康成長,婦產科專科醫生臨床經驗顯示,不少孕婦怕魚類受污染而甚少吃,較難攝取充足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DHA),或影響胎兒大腦或視網膜發展。有美國營養專家指出,孕婦每周最少應吃一至兩份深海魚補充DHA。吃低水銀量魚類或果仁同樣奏效。
身兼營養健康關注聯盟專家顧問的婦產科專科醫生林兆強指出,DHA是構成大腦及視網膜的重要元素,可從食用深海魚攝取。外國研究指出,婦女懷孕期間多進食含DHA的食物,誕下的嬰兒九個月大時解決問題的能力較高,母親產後抑鬱風險亦較低。若攝取量不足,孩子八歲時出現低言語智商機會較大。林又說,曾有本地調查訪問千名孕婦後發現,逾七成受訪準媽媽每周吃少於兩份深海魚。
他估計,與婦女懷孕初期經常作嘔沒胃口,加上擔心深海魚受海洋污染有關。
美國肯薩斯大學營養學教授Susan E.Carlson表示,孕婦若擔心深海魚水銀含量高,可改吃三文魚或沙甸魚等低水銀含量魚類。
近年更有研究發現,服微海藻製成的補充劑可令DHA水平提升八成,效果與吃魚相若,亦可減少水銀攝取量。
懷孕七個月的瑜伽導師王媛有茹素習慣,明白DHA對胎兒的重要,但因經常作嘔,胃口盡失,故採用補充劑補充營養,胃口趨穩定後每周食一至兩份魚。她認為,均衡飲食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