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之都無盛事 美化不成反獻醜

一個人倒楣,喝涼水也會塞牙,一個城市沉淪,好事也會變壞事。港府盛事基金贊助八百萬元舉行的曼聯對傑志表演賽,原意是藉球賽推廣香港形象,不料事與願違,因大球場泥濘處處而貽笑國際。盛事基金變成瘀事基金,盛事之都淪為醜聞之都,叫人情何以堪。

當年董建華政府好大喜功,提出一大堆口號,包括將香港發展為「亞洲的國際盛事之都」,最終弄巧成拙,香港沒有成為盛事之都,反而變成令人望而生畏的「疫情之都」。接下來的曾蔭權政府繼續吹水不抹嘴的浮誇作風,○九年成立盛事基金,侈言協助本港非牟利機構籌辦具吸引力的文化、藝術及體育盛事,鞏固香港盛事之都的地位,結果令香港出名的不是甚麼盛事,而是連串貪腐醜聞。香港廉政與法治受損,形象蒙污,不論花多少錢,舉辦多少盛事,都無法粉飾太平。

事實上,港府管治無能,招風惹雨,連盛事基金也存在管理不善的問題,包括被指批准贊助項目欠缺客觀標準。以曼聯對傑志賽事來說,作為英超勁旅,曼聯本身就是票房保證,盛事基金予以贊助,難免引起多此一舉的質疑。最大的問題是,「盛事」的捧場客大都是本港市民,或者內地旅客,沒吸引到多少國際客人,明顯有違成立盛事基金推廣香港國際形象的初衷。

盛事基金效果成疑,早就備受詬病。如先後落實的十個贊助項目,錢花了不少,合共僅吸引六十萬人參與,其中只有兩成是旅客,可謂慘淡收場。正如有人質疑,部分盛事活動根本未達國際級水平,且忽略本地文化活動,大部分都是每年舉辦的老牌活動,了無新意,吸引力欠奉。更不堪的是,有些活動甚至以爛尾收場,如首輪贊助活動之一的梅窩水燈節,本擬打算將四十呎高的孔明燈升上天空,打破世界紀錄,結果點火時燈頂裂開,差一點鬧出火災;上月贊助的香港龍舟嘉年華兼國際龍舟邀請賽,亦因為遇上惡劣天氣而一度暫停。還有,盛事基金贊助林村許願節,撥款打造一座十二米高的大風車,本意是讓市民祈福兼轉運,結果被指破壞風水,大風車剛建成幾日就不得不拆卸,等於將基金倒入鹹水海。

盛事基金成立以來事事不順,有人認為基金「黑仔」,其實不是基金「黑仔」,而是香港「黑仔」。香港進入多事之秋,港府管治一屆不如一屆,好事變壞事,盛事變醜聞,何足為奇!

江山依舊在,盛年不重來。香港上世紀的繁華有如天上流星,剎那間的光輝之後,只留下集體回憶,不管港府如何好大喜功,吹噓甚麼盛事之都、教育樞紐、醫療中心、文化之都等等,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經過回歸十六年來的不斷沉淪,現在的香港甚麼都不是,只有一個稱號名副其實,那就是「示威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