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場泥足深陷 康文署丟人現眼

每逢英超球隊訪港,總是成為城中盛事,今次有四支英超勁旅先後來港參賽獻技,包括相隔八年再度來訪的紅魔鬼曼聯,本地球迷可一次過與這麼多心儀的球隊及明星近距離接觸,可謂機會難得。可惜天公不作美,加上康文署管理無能,作為賽場的香港大球場泥濘處處,草地淪為爛地,踢球儼如泥漿摔角,再好的球技也無法發揮,何只球迷大失所望,香港更丟人現眼,淪為國際大笑話。

連日大雨,令香港大球場變成爛泥地,球員不得不在泥地上作賽,可謂步步驚心,日前就有英超球員勇戰受傷,領隊批評大球場是「殺人草地」;英國傳媒更嘲笑香港大球場的草地好似七十年代的英國球場。為了避免再有球員受傷,英超球隊緊急派人實地視察並提供意見,專家認為球場草地底部的泥地太實,影響去水,連英超職員及推廣公司員工都要落場幫手用鐵叉插窿,還在草地鋪上膠布,簡直醜態百出,貽笑大方。

正如曼聯領隊莫耶斯所說,如果不是已經與本港球隊簽了約,他絕對不會允許球員落場比賽。香港這個所謂國際都會,竟然拿不出一個可以令人放心比賽的球場,這不是笑話嗎?

大球場一落雨就泥濘處處,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大球場於一九九四年重建啟用,因接連出現噪音及爛地問題而備受詬病,負責管理大球場的外國管理公司於一九九八年被提前解約,並引發一場索賠官司。當時法庭判決港府敗訴,指設計球場時,錯誤地在草皮下鋪設一層名為「Netlon」的物質,又未因應香港的多雨天氣在底部鋪設足夠的碎石屑,也沒有鋪設沙石層,影響去水能力,法庭認為責任不在管理公司,判港府支付提前解約的二千多萬元賠償。然而,巨額賠償並未令港府吸取教訓,康文署接管大球場後,只是更換了草皮,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埋下隱患,天氣晴朗時大球場固然光鮮,一旦連降暴雨,大球場便原形畢露。康文署一味將爛泥問題歸咎於連日暴雨,根本是推卸責任。

好事變成壞事,盛事變成醜聞,大球場丟人現眼,是港府發展體育口惠實不至的見證。二○○九年,香港男子足球隊在東亞運勇奪冠軍,前朝曾蔭權政府沾沾自喜,頭腦發熱,宣布成立足球基金,並推行所謂「鳳凰計劃」,揚言將港足打造為亞洲勁旅,還打算一鼓作氣申辦亞運會。可惜,港府一味好大喜功,卻不知道發展體育需要腳踏實地,從基礎做起,首先是提供運動場地。其實,本港不僅缺少符合國際水準的足球場地,連單車徑亦乏善足陳,港府口口聲聲重視體育、重視足球運動,不過是葉公好龍。

回歸十六年,歷經三個特首,結果連一個大球場都管理不好,遑論管治好香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看似美輪美奐的大球場其實是爛泥地一塊,不正是港府爛泥扶不上壁的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