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甲午二甲子

日本政制,人民選議員,議員選首相,政黨要執政,自然重視參議院選舉。三一一大地震,防核救災,菅直人跟野田佳彥都沒做好,造就現首相安倍晉三形勢大好;安倍穩操勝券猶未放鬆,日本經濟雖然沒落多年,但安倍不打經濟牌,卻來打政治牌、打中國牌。選舉前安倍兩個大動作,一是造訪鄰近釣魚島的宮古和石垣島;另一是修憲,要讓自衞隊軍隊化,把投降後只限於防衞的軍隊,變成可攻可守的常規軍隊。

日本向來對紅鬚綠眼的民族另眼相看,對老美可以忍,對俄羅斯可以讓,前陣子日本海上的聯合軍演,明明中俄都有份,選舉前安倍不到北方四島卻來石垣、宮古造勢,顯是跟中國擺硬有利選舉形勢;中國可欺,從二甲子前的甲午戰爭起,已成日本民族偏見。二戰投降,日本只降於老美,心裏頭從沒跟中國投降過;對老美,日本是言聽計從,明知自衞隊抑或軍隊,不過名稱之別,但搞修憲只要老美不作聲,日本從此更可明目張膽地建軍。

和平之後,日本以戰敗國之勢,才十來二十年,國力已迅速重上軌道,當時戰勝國的中國反而一窮二白;可近二十年,中國國力飛升,日本經濟卻從此一蹶不振。此消彼長,日本近年換首相便如走馬燈,小泉純一郎在任較久,卻不是因為經濟搞得好,而是參拜靖國最多。難怪近屆選舉,政客要不強調中國威脅,要不對華擺硬,統統都沒將來。對中國,日本從未放低,歷史帶來的顯然是抱憾多於教訓。

二甲子前的甲午,是中國積弱,二甲子後的今天,中國富強起來,可說起中日關係,卻仍然是當年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