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無驚無險」地吃完了朝廷駐港大臣在香江立法會的首場飯局。立法會中那些平時見了朝廷官員就「摟不住火」一定要大吵大鬧的反對派議員們,今次都很乖,送上「秀才人情紙一張」的禮物──書籍、請願信之類後,就耐心聆聽張主任的訓導之言,好好領會北京在香港普選問題上「不容懷疑」的立場和觀點。
這好像是飯局前大家已取得默契似的,「虎狼窩」雖說不會變成「溫柔鄉」,但「禮儀之邦」的樣子是要有的,只要有了這個樣子,張曉明就是最大的贏家。無怪乎他一上來就說今天的飯局不是鴻門宴,不是單刀赴會。他心中是有底的。應該說今次反對派表現「最好」,很配合的讓大家吃好、喝好。「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今次飯局有《漢‧古詩》中描述的氣氛,沒有箏之韻、聲之妙,有的是些乾巴巴的政治教條。
此也難怪。畢竟乃政治飯局,難免政治教條籠罩。飯局中雖說無真的彈箏之響、新聲入神,但在政治教條籠罩的空氣中,在張主任的訓導聲中,還是有「十面埋伏」的主旋律,隱隱然有殺伐之聲的。普選特首問題上,張主任的講話堅持了兩點:一是必須尊重中央的權利;二是必須有篩選機制。這些是由國情、港情決定的,香港不是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普選的特首必須由中央任命才能算數。而中央在普選和任命之前,要通過「篩子」把那些「有問題」的並非「良好」的人篩出去。這就是中央的權利和篩子的作用。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也是反對派「對抗中央」、反對篩選的主因。兩者看似絕對排斥,然而也不見得,關鍵在「篩子眼兒」之大小。篩子眼兒大,反對派就有出線機會,他們要爭能爭的正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