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新界東北終極方案出爐 粉嶺古洞建六萬單位

擾攘近十五年、爭議不斷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研究終極方案出爐,發展局決定耗資一千二百億元優先發展古洞北及粉嶺北兩區,並提高發展密度,令住宅單位不跌反升,供應量增至六萬零七百個單位,預計可容納十七餘萬人,當局又計劃動用三百億元收地,並採用「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容許發展商有條件換地,預計首批一萬六千個單位最快於二○二二/二三年落成,至於坪輋/打鼓嶺的發展則暫時擱置。

政府去年九月就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完成第三階段公眾諮詢,經過九個月修訂,昨日公布終極方案。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指,政府計劃先行發展古洞北及粉嶺北,提高發展密度,住宅單位由四萬七千三百個增至六萬零七百個,增幅達兩成八,較原本規劃發展的三區(即古洞北、粉嶺北、坪輋/打鼓嶺)合共可提供五萬三千多個單位還要多,整個項目則於二○三一年完成。

公屋單位增至六成比例

古洞北及粉嶺北兩個發展項目整體發展成本達一千二百億元,當中三百億元用作收地,其餘九百億元則作基建及公共設施等發展。

政府又調整資助房屋比例,公營單位比例由四成九增至六成,公營房屋用地比例則增至四成七,當局又暫定將公屋、居屋及私樓的比例分別定為五比一比四,陳茂波強調,比例只屬初步估算,希望留有彈性。

建醫院鐵路 預留農地

至於坪輋/打鼓嶺因缺乏基建及鐵路連接,將押後與新界北區新發展區一併研究,發展為可容納三十萬人的新市鎮。

當局又決定增加兩區發展密度,規劃署署長凌嘉勤指,古洞北將設鐵路站,該區八成人口將居住在鐵路站旁五百米範圍內,該處住宅地積比由五倍增至六倍,周邊地帶則增至三點五倍,區內會興建醫院等設施,而燕崗及河上鄉一帶村落則會保留。至於粉嶺北則設東西兩個交通交匯處,主要人口集中居住在兩交匯處五百米範圍地區,南北面則設綠化走廊,區內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南北面合共四十五公頃土地將預留作農業用途。

陳茂波稱唔怕打官司

計劃採用「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即變相加入公私合營元素,被指「明益」地產商,陳茂波指新模式有助加快私營單位推出市場,上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亦曾表明如社會可接受會考慮採用公私合營,此立場並無改變。陳茂波又強調,曾考慮收地問題會引發訴訟,「政府唔怕打官司,究竟有冇訴訟冇人知,但我哋已做到情理兼備。」有關規劃將於今年九至十月刊憲及交由城市規劃委員會討論。

新修訂方案要點

*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定位為粉嶺/上水/古洞新市鎮

*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留待與新界北一併規劃

*增加發展密度,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公營房屋佔6成

*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容許有條件原址換地

*登記寮屋住戶獲60萬元特設現金津貼,並預留兩幅公屋地作原區安置

*政府投資成本1200億元,當中收地賠償佔300億元

*建造工程2018年展開,2022/23年首批居民入伙,2031年完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