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備受爭議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修訂方案今日出籠,雖然社會希望大幅增加發展密度,但因排污問題而受到限制,地積比率只能由五倍增加至六倍,古洞北及粉嶺北兩個新發展區,最多提供六萬個單位,其中六成是公營房屋。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今午公布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修訂方案,據了解,三個發展區之中,坪輋/打鼓嶺將會押後處理,連同開放邊境禁區所得土地重新規劃。餘下的古洞北及粉嶺北,單位數目由四萬七千多個增至六萬個,原本私樓、居屋佔近六成,公屋佔四成多,改為公屋、居屋佔六成,私樓佔四成。發展模式仍主要是由政府收地,但有條件容許發展商換地。
發展局回覆本報查詢時稱,新界北部的水體、河流及相連海灣,因地理環境所限,只能承受小量人為污染。為了配合新發展區需要,政府計劃擴建早在八十年代在新界設置的多座污水處理廠,採用最先進的科技,進一步提升處理級別,從而妥善控制污染問題。
因應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收集到意見,當局表示正從規劃及工程可行性上研究適當地調整新發展區的規劃,包括適度提高發展密度、把公營房屋比例上調至超過一半、物色合適地點興建居屋等。